[發明專利]一種聚四氟乙烯復合納濾膜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89854.8 | 申請日: | 2014-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246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唐紅艷;郭玉海;王峰;朱海霖;張華鵬;李華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71/36 | 分類號: | B01D71/36;B01D69/12;B01D67/00;B01D6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懷禹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四氟乙烯 復合 濾膜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納濾膜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聚四氟乙烯復合納濾膜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介于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新型膜過程,納濾可用于分離單價鹽、二價鹽、分子量介于200-2000之間的成分。此外,納濾膜在常溫下進行,不會破壞被分離物質的各種活性,同時具有過程滲透壓低、操作壓力低、運行費用低、出水水質優良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等眾多領域。
目前的納濾復合膜中,基本都是采用聚砜、聚丙烯、聚偏氟乙烯等聚合物作為基膜,輔以無紡布作為支撐層,外加一層改性層。
專利CN103223300A公布了一種中空纖維型復合納濾膜的制備方法。該復合膜由中空纖維微孔基膜、聚砜過渡層和聚酰胺復合層組成。專利CN103638832A和CN103055715A公布了一種聚酰胺復合膜,包括無紡布、多孔支撐層和聚酰胺復合層共三層組成。專利CN103768963A公布了一種聚砜基膜進行復合改性制備復合納濾膜的方法。專利CN102921318A采用聚合物纖維編織管作為支撐管,制備了一種支撐管,超濾層,納濾分離層以及荷電改性功能層的外壓式荷電中空纖維納濾膜。專利CN102908914A制備了一種含有無紡布、含兩種及以上聚合物和反應性單體組成的合金支撐層以及聚酰胺層的復合膜,有效提高了通用復合膜中無紡布層的抗剝離能力和聚酰胺層的抗擦傷能力。專利CN103463999A以多孔高分子分離膜、金屬網或玻璃纖維膜為基膜,進行一系列預處理工藝,然后通過層層組裝將凝膠溶液吸附在基膜表面制備了一種新型超薄截鹽分離膜,工序略顯復雜。專利CN102188915A采用多孔支撐底膜直接依次進入胺溶液和酰氯溶液進行聚合反應成膜的方式制備了一種聚酰胺復合膜,可用于納濾過程。專利CN103464011A,CN10344010A將酰氯基團與多元胺在多孔支撐膜上進行縮合反應,然后與甲醛和水楊醛進行Mannich反應,最后將其余烷基化試劑進行季銨鹽化反應,得到含有季銨鹽和水楊醛的芳香聚酰胺復合膜,可有效提高親水性及殺生抗菌性能,保護復合膜免遭化學破壞。
這些聚合物基膜基本都是疏水性的,具有良好的耐酸堿性。但是復合納濾膜的復合層都是親水性的,如何加強疏水性基膜與親水性復合層之間的結合強度是復合納濾膜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專利CN102641667A公開了一種復合納濾膜的制備方法。該專利首先制備聚丙烯腈基膜,然后對基膜進行水解和活化,然后依次浸泡通過界面聚合支撐復合納濾膜。專利CN02580585A公布了一種耐污染低壓納濾膜的制備方法。在聚丙烯腈基膜上接枝改性兩性離子共聚物,然后復合一層聚酰胺功能層。此專利屬于聚丙烯腈基膜的范疇,而且涉及兩性離子共聚物的制備,工序略顯復雜。
專利CN102974228A公布了一種具有納米雜化脫鹽層的納濾膜。該納濾膜由多孔支撐層及其上的無機納米粒子和聚酰胺或聚酰亞胺雜化脫鹽層組成。專利CN10269864A和CN103240005A介紹了一種具有四層結構的管式納濾膜的制備方法。各層鍵形成穩定的化學鍵結合,具有優異的抗壓性和力學強度?該納濾膜結構過于復雜,制備工序過于復雜。專利CN103386258A采用在改性碳納米管上進行界面聚合得到聚酰胺復合層的方法,制備了一種改性碳納米管的聚酰胺復合納濾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聚四氟乙烯復合納濾膜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的步驟如下:
(1)活化:將疏水性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浸沒于0.1%~4.0%質量濃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水溶液中,停留5min~12h;取出置于空氣中晾干,得到活性基膜;
(2)水相浸漬:將步驟(1)所述的活性基膜浸沒于0.1%~5.0%質量濃度的胺類單體的水溶液中,停留5s~30min,取出置于空氣中晾干,得到中間膜1;
(3)油相浸漬:將步驟?(2)所述的中間膜1浸沒于0.1%~5.0%質量濃度的酰氯類單體的有機溶劑的溶液中,停留5s~30min,然后置于空氣中晾干,得到中間膜2;
(4)水相浸漬:將步驟(3)所述的中間膜2浸沒于0.1%~5.0%質量濃度的胺類單體的水溶液中,停留5s~30min,取出晾干,得到中間膜3;
(5)油相浸漬:將步驟(4)所述的中間膜3浸沒于0.1%~5.0%質量濃度的酰氯類單體的有機溶劑的溶液中,停留5s~30min,然后置于空氣中晾干,得到中間膜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898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