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短消息提醒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84969.8 | 申請日: | 2014-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018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廣健;權雪梅;陳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14 | 分類號: | H04W4/14;H04W6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倫律師事務所 11477 | 代理人: | 代治國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清***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短消息 提醒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終端提醒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短消息提醒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通訊設備比如手機或其它電信終端等,常會提供短消息服務。用戶可以通過通訊設備,采用點對點或者點對多的方式向其它通訊設備發送短消息。用戶也可以通過通訊設備接收其它通訊設備或者商家發送的短消息。短消息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當用戶的通訊設備作為短消息的接收端的時候,通常,通訊設備在接收到短消息的時候,會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比如鈴聲或者震動。如果是商家例如運營商、銀行、商場等發送的短消息,則該短消息多為商業推廣或商業服務方面的通知類消息。如果是其它通訊設備發送的短消息,則該短消息多為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聯絡信息,是非通知類消息。
目前的通訊設備,在接收到短消息時,不管短消息是什么類別的,通訊設備在接收到短消息時,均會即時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如果當前接收到的短消息時效性較差,恰好用戶當前正在手機上處理一些緊急工作事務,則會對用戶造成干擾,甚至打斷用戶的工作。目前的短消息提醒方法無法滿足用戶的防干擾需求。
發明內容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短消息提醒方法及裝置,用以在接收到短消息時實現智能地進行短消息接收提示。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短消息提醒方法,包括:
接收短消息;
在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時,判斷所述短消息所屬的消息類別,所述消息類別包括通知類消息或非通知類消息;
當所述短消息屬于通知類消息時,暫不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并在所述短消息勿擾模式結束之后,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
當所述短消息屬于非通知類消息時,即時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監測當前是否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包括:
監測當前是否有預設程序運行;當有預設程序運行時,確定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其中,所述預設程序包括音視頻播放類程序、前臺運行的程序、或全屏運行的程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監測當前是否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包括:
監測當前時間是否位于用戶日程安排信息中事件的發生時間段內;在當前時間位于用戶日程安排信息中事件的發生時間段內時,確定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當所述短消息屬于通知類消息時,暫不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并在所述短消息勿擾模式結束之后,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包括:
當所述短消息屬于通知類消息時,暫不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鈴聲;并在所述短消息勿擾模式結束之后,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鈴聲。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時,判斷所述短消息所屬的消息類別,包括:
在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時,獲取發送所述短消息的發送端號碼;
判斷所述發送端號碼是否為個人用戶號碼;
當所述發送端號碼是所述個人用戶號碼時,確定所述短消息屬于非通知類消息;當所述發送端號碼不是所述個人用戶號碼時,確定所述短消息屬于通知類消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在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時,判斷所述短消息所屬的消息類別,可包括:
在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時,提取所述短消息中的關鍵詞;
判斷所述關鍵詞與預設通知類消息關鍵詞是否匹配;
當所述關鍵詞與預設通知類消息關鍵詞匹配時,確定所述短消息屬于通知類消息;當所述關鍵詞與預設通知類消息關鍵詞不匹配時,確定所述短消息屬于非通知類消息。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短消息提醒裝置,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短消息;
判斷模塊,用于在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時,判斷所述短消息所屬的消息類別,所述消息類別包括通知類消息或非通知類消息;
第一提示模塊,用于當所述短消息屬于通知類消息時,暫不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并在所述短消息勿擾模式結束之后,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
第二提示模塊,用于當所述短消息屬于非通知類消息時,即時發出短消息接收提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可包括:
第一監測模塊,用于監測當前是否有預設程序運行;當有預設程序運行時,確定當前處于短消息勿擾模式;其中,所述預設程序包括音視頻播放類程序、前臺運行的程序、或全屏運行的程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監測模塊可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849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