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慢性痢疾健脾益氣制劑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82563.6 | 申請日: | 2014-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830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慧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8 | 分類號: | A61K36/718;A61K9/20;A61P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慢性 痢疾 健脾益氣 制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慢性痢疾健脾益氣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痢疾是臨床常見病。凡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痢疾。多數是因輕型痢疾治療不徹底或患者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寄生蟲等病體質較弱所致。這種類型的患者多無高熱,有時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和低熱,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與黏液便和膿血便交替出現。慢性痢疾患者,因長期營養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細菌感染,如肺炎、結核等。?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損傷脾胃及臟腑而成,屬于“腸辟、痢疾”范疇。《素問·太陰陽明論》云:“飲食不節,起居不時……下為饗泄,久為腸辟。”《證治匯補》指出:“腸辟者,謂濕熱積于腸中。即今痢疾也,故曰無疾不成痢,痢乃濕、熱、食積三者”。在治療上應采取辨證論治的方法,《景岳全書》云:“凡治痢疾,最當察虛實,辨寒熱,此瀉痢最大關系,若四者不明,則殺人甚易也。”故本病辨證首辨寒、熱、虛、實,臨證當據腹痛、里急后重、痢色,并參合舌脈而辨,通常可分為6種類型。(1)濕熱痢:治法:清熱化濕解毒,輔以調氣行血。方藥:初起用芍藥湯加減。方用黃連、黃芩清熱化濕解毒;當歸、芍藥、甘草行血和營;木香、檳榔行氣導滯;大黃瀉實熱。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者,加葛根、連翹、荊芥等。挾食滯者,加六曲、山楂。如熱重下痢,赤多白少,或純赤痢,發熱較高,口渴引飲,舌紅苔黃,脈滑數者可用白頭翁湯清熱解毒,酌加銀花、芍藥、枳實、甘草等。(2)疫毒痢:治法:清熱涼血解毒。方藥:白頭翁湯加減。方用白頭翁涼血解毒;黃連,黃柏、秦皮苦寒化濕清熱。可加銀花、黃芩、赤芍、丹皮等清熱涼血。如高熱神昏抽搐,可服紫雪丹以清營熄風。如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多,喘促,脈細弱者,是正虛邪陷、內閉外脫之證,可急服參附湯或生脈散治療。脫證解除后、仍按原證治療。在疫毒痢和濕熱痢過程中,若出現飲食不進、惡心嘔吐、精神疲乏證候,稱“噤口痢”,是由于濕熱疫毒蘊結腸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運化無權所致。可用開噤散加減。方用黃連、石富菖、茯苓、陳皮、半夏、荷葉蒂、大黃等煎水少量多次徐徐咽下,以解毒降逆。如胃之氣陰耗傷較甚者,可酌加人參、麥冬、石斛、沙參等,以和胃養津。如“噤口”癥狀解除,仍可按疫毒痢或濕熱痢進行治療。(3)陰虛痢:治法:堅陰泄熱,扶正止痢。方藥:黃連阿膠湯合駐車丸去干姜。方中阿膠、黃連、黃芩,堅陰止痢;芍藥、當歸和血止痛;加瓜蔞潤腸而瀉利氣機。本證不宜攻,免傷真陰。可取酸甘化陰法或從養精氣治。(4)休息痢:治法:健脾益氣,清化濕熱。發作時以清化濕熱為主,休止時以健脾益氣為主。方藥:發作時可用芍藥湯或白頭翁湯加減。休止時可用健脾和胃湯合香連丸。(5)虛寒痢:治法:溫補脾腎,佐以固脫。方藥:桃花湯合養臟湯加減。方用黨參、白術益氣健脾;干姜溫中散寒;肉桂、肉豆蔻溫腎止瀉;木香調氣理脾;當歸、白芍和血止痛;訶子、赤石脂、罌粟殼澀腸止瀉固脫;梗米養胃和中;炙甘草和中。
申請公布號CN?101757534?A(申請號200810237822.6)的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痢疾的中藥,它是以黨參、白芍、肉豆蔻、柯子、當歸、白術、石榴皮、肉桂、木香、炙甘草為原料,根據每味中藥的不同特性和不同配比調制而成。申請公布號?CN?104096159?A(申請號?201410343777.8)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緩解慢性痢疾及腸功能紊亂的活菌合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備而成:吳茱萸2-4份,梔子3-10份,建曲4-12份,五味子5-12份,茯神4-12份,山楂6-15份,石斛6-9份,砂仁5-12份,藕節3-10份,蠟樣芽孢桿菌0.3-1.0份。申請公布號?CN?103405703?A(申請號?201310275325.6)的中國專利文獻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痢疾的中藥丸,包括以下重量比組成中藥組份:黃芩10-15份、白術12-18份、茯苓15份、神曲5份、木香8份、砂仁10-15份、山藥15-20份、槐花10份、桔梗5份、奧椿皮20份、地榆10-15份、馬齒莧20份、甘草6份;還提供了藥丸的制備方法。
總之,慢性痢疾病程長,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目前臨床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對于慢性痢疾療效不好,毒副作用大。而中藥治療慢性痢疾療程較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慢性痢疾健脾益氣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劑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療程短、見效快、無復發。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慧,未經王慧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825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嬰幼兒腹瀉藥物
- 下一篇:一種治療咽喉異物魚鯁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