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木枋的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81261.7 | 申請日: | 2014-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5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牟紹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牟紹林 |
| 主分類號: | E04G11/48 | 分類號: | E04G11/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加工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工具,具體是指一種復合木枋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建筑領域澆筑鋼筋混凝土是用傳統的木枋作支撐,木枋在使用過程中的損耗相當大,木工經常將長的木枋鋸斷,形成浪費,而且木枋的變形較大,很多難以重復利用。為了解決傳統木枋壽命短、浪費大的問題,已經有了復合木枋,例如申請號為:20092031099.4,名稱為:一種用于鋼筋混凝土構件支撐用復合木枋,其主體是在C型鋼內安裝木材,并在C型鋼的長開口對面設置有預緊孔,用螺釘等固定。這種復合木枋是09年才研制成功的,其加工方式是采用人工敲打,將木枋敲入C型鋼內的方式制成的,但是,這種加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效率低下、加工速度慢,不能滿足大批量地生產,而且,人工敲打的方式其受力不同,每次對木枋的敲打力不同,不同的人員敲打力也不同,為此,復合木枋的質量也不統一,存在某些木枋過渡敲打的問題,工人的勞動強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木枋的加工工藝,解決目前的復合木枋依靠人工敲打加工、速度慢、效率低、勞動強度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復合木枋的加工工藝,包括工作臺,在工作臺上設置有模具組件,與模具組件相匹配的推進機構、以及推進機構的驅動機構。本發明是采用機械加工代替傳統的手工敲打,以工作臺作為復合木枋的加工機床,在工作臺上安裝有模具組件,模具組件的作用是對木枋和外套進行定位和導向,將木枋和外套均放置在模具組件內,在由驅動機構帶動推進機構,推進機構將模具組件內的木枋和外套套裝配合形成整體的復合木枋;以機械加工的裝置代替了傳統的手工敲打撞擊加工,大大提高了其加工速度和生產效率,可以滿足大批量生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了復合木枋的生產成本。
所述的模具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兩個外側板,兩個外側板與工作臺形成一個模腔,或者在兩個外側板之間至少安裝有一個隔條,所述隔條將兩個外側板之間的區域分隔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模腔。具體地講,模具組件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組裝復合木枋的模腔,其有兩類結構:第一類是單獨的模腔,其只有兩個外側板構成,兩個外側板相互平行,并與工作臺形成長方形的模腔,為了提高加工速度,可以增加模腔的數量,具體的做法是將兩個外側板之間的距離增加,然后在其中安裝固定的隔條,隔條與外側板之間、以及隔條與隔條之間形成模腔,只需要增加推進機構的推進力即可實現。
在所述外側板上設置有多個卡口,還包括與卡口相匹配的端面板。進一步地,由于復合木枋需要有不同的長短規格,所以,需要制造成不同長度的產品,為此,可以在外側板上設置多個卡口,配置與卡口相匹配的端面板,端面板作為限定產品長度的部件,安裝在卡口上,與外側板垂直,卡口之間的距離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設定,以便形成一系列長度規格的產品。
所述隔條固定安裝在端面板上。進一步講,為了便于隔條的固定和安裝拆卸,采用將隔條固定在端面板上的結構形式,通過固定板的拆除和安裝就能實現隔條的固定和安裝。
在所述端面板上還安裝有提手。進一步講,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便于端面板的安裝,可以在端面板上安裝提手,便于操作。
所述推進機構包括安裝在模具兩側相互平行的導軌,在導軌上安裝有推進車,在推進車下方安裝有與模具組件相匹配的推進塊。推進機構的作用是作為推動木枋,使得木枋與外套相對運動,形成復合木枋,具體地講,包括兩條導軌,兩條導軌分別位于模具組件的兩側,兩條導軌相互平行,在導軌上安裝一個推進車,推進車可以在導軌上沿導軌自由滑動,推進車的下方安裝推進塊,推進塊的數量和尺寸均與模腔的數量和尺寸相匹配,將加工好的矩形鋼材和木枋放置在模腔內,啟動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帶動推進機構在導軌上運動,推進塊將木枋推進矩形鋼材內,形成復合木枋。
在所述導軌的端部安裝有限位板。進一步講,為了生產過程的安全,可以在導軌上安裝限位板,通過限位板的設置,可以形成對推進車的極限位置限定,避免其從導軌的端部滑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牟紹林,未經牟紹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8126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