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紅棗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78320.5 | 申請日: | 2014-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96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1 |
| 發明(設計)人: | 強國生;高劍利;狄龍;劉錦林;屈志成;杜軍鋒;姚艷霞;任小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強國生;高劍利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1/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9299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紅棗 種植 方法 | ||
1.一種有機紅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按照如下方式進行種植:
一、土地管理
春季土地解凍后,按照里淺外深,切斷并刨除細根的要求掏樹盤,結合修筑魚鱗坑、水簸箕或保水塄;之后,趁墑情再對棗園全面耕翻,攔住解凍墑;
二、修枝整形
A1、培養樹型、調整樹冠、培育骨干枝,在春分-清明的樹液流動至發芽展葉前一次完成;采取短剪、疏枝、開角,除去徒長枝、重疊枝、細弱枝,把直立枝、并生枝、交叉枝開張到適當的角度和位置,達到充分通風采光,把直立枝用高剪或手動鋸降低到2.5-3m,形成矮冠分層或多枝園頭型的豐產樹型;在三年內,將傳統定桿高度0.8-1.2m降至0.5-0.7m,樹體高度由5m以上降至2.5-3m,每畝保留有效棗股數量1-1.2萬個;
A2、夏季修剪復壯樹勢,在立夏至小暑的生長期修剪3-5次,具體修剪方法為采取摘心、除蘗、打足芽,具體為摘心是控制棗頭瘋長消耗營養,除蘗、打足芽是把滋生出的棗樹嫩枝除去,使股均吊保持3-5個,吊均果控制在1-1.3粒,單果重穩定在10克-15克,畝產紅棗500kg;
三、施肥管理
A1、在清明至谷雨期間,棗樹處于萌芽期,施入有機肥,每畝600-1000kg,其中,有機肥包括生物堆漚腐熟的豬或羊、牛、雞糞、灰肥;
A2、在立夏至小滿期間,棗樹處于放葉期,增施有機肥,具體為堆漚腐熟的豬或羊、牛、雞糞、灰肥每畝600-1000kg或紅棗有機專用肥每畝50-100kg;
四、病蟲防治管理
A1、物理防蟲:在春分至清明期間,針對棗樹越冬幼蟲紅蜘蛛、棗飛象、綠盲蝽出土上樹習性,在距樹干80cm處,刮掉老樹皮,繞棗干涂一環GR-J無公害粘蟲膠,寬度為8cm;
A2、生物防蟲7月中旬-9月上旬桃小食心蟲第二代產卵開始,有細鐵絲將性誘芯懸掛在誘捕器中央,再將組合成的誘捕器懸掛在棗樹上,每畝2-3個;
A3、病害防控:8月下旬至9月中旬,對高發的棗銹病、炭疽病,使用5‰GHEM菌液或1.3%苦參堿進行葉面噴霧防治;
五、水分調控管理
在偏旱年的小滿前、夏至前、處暑前進行補充灌水,?;ū9?;旱地棗園,在夏至前的盛花期遇旱時,每隔3-5天人工葉面噴水,防止焦花,保住坐果;盛花期若遇陰雨,采取震樹措施,除去花盤中的積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紅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魚鱗坑、水簸箕或保水塄具體為:
魚鱗坑標準為見方1m、深0.2m,外塄寬0.2m,踏實拍光;水平溝栽植棗樹地的保水塄,外塄寬0.5m,塄高0.2m,溝寬1m,深0.5m,踏實拍光;對于梯田棗園而言,進行加修高0.3m、寬0.4m的保水塄;水簸箕標準為在坡洼地棗樹根部外圍0.5m處修半圓形防水塄,深0.2m,外塄寬0.2m,踏實拍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紅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環狀施肥,以棗樹為圓心,以0.5m-1.5m為半徑挖掘圓形溝,在圓形溝內施肥;
2)環狀溝施肥,以棗樹為圓心,以0.5m-1.5m為半徑挖掘多條環形溝,在環形溝內施肥;
3)輻射狀施肥,以棗樹為圓心,以0.5m-1.5m為半徑,沿半徑挖掘多條敷設形直線溝,在直線溝內施肥;
4)葉面施肥,在小暑至寒露的棗樹幼果期、白果期、著色期、成熟期每隔15-20天用不低于5‰的GHEM菌糖液進行一次葉面噴霧;
5)GHEM菌液根部施肥;生物菌液灌根,在小滿前的棗樹展葉期,用2‰的GHEM菌劑稀釋液,在樹盤開挖深30cm的環狀溝灌溉,滲后封土埋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強國生;高劍利,未經強國生;高劍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7832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