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懸架傳動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75452.2 | 申請日: | 2014-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0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耀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7/015 | 分類號: | B60G17/015 |
| 代理公司: | 西安億諾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劉斌 |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懸架 傳動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傳送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輛懸架傳動系統。
背景技術
懸架是車輛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傳力連接裝置,其功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架之間的力和力矩,并緩沖由不平路面傳給車架或車身的沖擊力,衰減由此引起的振動,以保證車輛行駛的平順性和操作的穩定性。目前,中高檔車輛的懸架大多采用主動液力傳動懸掛或油氣傳動懸掛,其液壓或空氣作動器必須采用液壓缸或壓縮機,然后由壓力控制閥調節作動器的輸出力矩,這種傳動方式,結構復雜、響應慢和能耗大。作動器是主動懸架系統中傳遞力矩的主要部件,隨著傳感器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電控單元可靠性的提高,電動懸架的部件和機械零件較少,密封性能要求也比空氣懸架系統的要求低。目前,電動作動器采用了傳動絲杠作為懸架的傳動構件,但大多采用普通滑動絲桿的傳動方式,其傳動效率低、軸向推力小、響應性能差和傳動精度低,使得懸架系統的控制難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高性能主動車輛懸架系統。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于:
一種車輛懸架傳動系統,由電動作動器及穩定傳動桿組成;其中,在前輪和后輪懸掛裝置中,穩定傳動桿通過輪側聯接器與前輪連接;電動作動器輸出軸與穩定傳動桿相連。
優選地,所述電動作動器由電機、外殼、底座、連桿、推桿、推力球軸承、滾珠絲杠組成;其中,滾珠絲杠的軸端設計一花鍵,通過聯接螺母與電機轉子軸相連,滾珠絲杠的另一端設有1個雙排滾柱軸承,并放置在鋁合金的底座上;滾珠絲杠與連桿相連,連桿通過聯接螺母與推桿連接,推桿的軸端設有連接頭。
更優選地,所述外殼上設有油孔。
更優選地,所述推桿前端設有保護套,后端設有推桿罩蓋。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針對車輛懸架傳動系統,本發明提出一種由無刷直流電機與滾珠絲杠相結合構成的電動作動器。作動器的正向傳動和逆向傳動效率均可達92%;作動器的推力達到了1200N;作動響應時間在0.16s內;耐腐蝕性要求高,因此,本發明傳動系統結構簡單,在高溫多濕的交通環境下能穩定工作,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車輛懸架傳動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滾珠絲杠作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電動作動器,2-穩定傳動桿,3-電機,4-外殼,5-底座,6-連桿,7-推桿,8-推力球軸承,9-滾珠絲杠,10-花鍵,11-雙排滾柱軸承,12-連接頭,13-油孔,14-保護套,15-推桿罩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車輛懸架傳動系統,由電動作動器1及穩定傳動桿2組成;其中,在前輪和后輪懸掛裝置中,穩定傳動桿2通過輪側聯接器與前輪連接;電動作動器1輸出軸與穩定傳動桿2相連。其中,所述電動作動器1由電機3、外殼4、底座5、連桿6、推桿7、推力球軸承8、滾珠絲杠9組成;其中,滾珠絲杠9的軸端設計一花鍵10,通過聯接螺母與電機3轉子軸相連,滾珠絲杠9的另一端設有1個雙排滾柱軸承11,并放置在鋁合金的底座4上;滾珠絲杠9與連桿6相連,連桿6通過聯接螺母與推桿7連接,推桿7的軸端設有連接頭12。外殼4上設有油孔13。推桿7前端設有保護套14,后端設有推桿罩蓋15。
車輛發生轉向側傾時,電動作動器1的輸出軸將軸向推力傳遞給穩定傳動桿2,穩定傳動桿2力矩迫使車身恢復平穩。如當車身向右產生側傾時,左輸出軸工作,給左穩定傳動桿2產生軸向推力,同時,由于發生右傾,右穩定傳動桿2的力矩增大,右穩定傳動桿2給右輸出軸施加反推力,以實現車身與左前輪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少,從而抑制車輛右側傾;同樣,當車身向左側傾時,右輸出軸工作,給右穩定傳動桿2產生軸向推力,同時,由于發生左傾,左穩定桿的力矩增大,左穩定傳動桿2給左輸出軸施加反推力,以實現車身與右前輪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少,從而抑制左側傾,實現車輛的穩定行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754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