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石腦油重整催化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73455.2 | 申請日: | 2014-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829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大慶;王濤;臧高山;張玉紅;王嘉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7/13 | 分類號: | B01J27/13;C10G35/0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腦油 重整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一種烴轉化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石腦油重整 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催化重整是以C6~C11的石腦油餾份為原料,在一定溫度、壓力、臨氫和催 化劑存在下,使原料烴分子發生環烷烴脫氫、直鏈烷烴脫氫異構、鏈烷烴脫氫 環化等重整反應,生產高辛烷值汽油調和組分或芳烴,并副產廉價氫氣的過程。 目前催化重整工藝中廣泛采用的負載型雙功能重整催化劑,包括金屬組元提供 的加氫/脫氫功能和載體提供的酸性異構功能。重整催化劑通常是以活性氧化鋁 為載體,Pt為主金屬組元,并含有第二金屬組元如錸、錫或鍺的雙(多)金屬 催化劑。
烷烴在重整反應中通過脫氫環化反應和異構化反應轉化為芳烴和異構烷 烴,由于芳烴產物的辛烷值較高,異構烴的辛烷值也遠大于相應的烷烴,因此, 重整反應可以大大提高產物的辛烷值。然而在催化重整過程中也存在加氫裂化 和其它副反應,產生的C1~C4氣體為副產物,不利于提高產物的辛烷值。因此, 如何提高重整催化劑對異構化產物和芳烴產物的選擇性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對于雙功能重整催化劑,金屬功能與酸性功能以一定的匹配度協同作用于 催化重整反應。兩者中若金屬加氫/脫氫活性功能太強,重整催化劑表面上的積 炭會迅速增加,不利于重整反應的繼續進行,金屬功能太弱,催化劑活性降低。 若酸性太強,催化劑的加氫裂化活性較強,重整產物的液體收率會降低,酸性 太弱,活性降低。因此載體酸性功能與金屬功能的平衡匹配決定了催化劑的活 性、選擇性與穩定性。
針對目前工業上常用的載體γ-Al2O3,為了調節其酸性功能,CN 96103410.6,CN200610144205.2公開了含分子篩的重整催化劑,在活性氧化鋁 載體中引入β分子篩、SAPO分子篩來改善催化劑性能,但是這類微孔分子篩 往往導致催化劑具有較強的裂解活性,且產物易受分子篩孔道的限制,易積炭 失活。
近幾十年來人們開始研究介孔材料,由于其具有較大的孔徑,規則的孔道、 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為用于某些催化反應研究提供了可能。
YuanQuan等(J.Am.Chem.Soc.,2008,130:3465-3472)直接合成的高 水熱穩定的有序介孔γ-Al2O3,用于丙酮加氫催化劑中,明顯提高了目的產物的 選擇性,改善了催化劑的反應性能。
CN200410018502.3A公開了一種介孔Mn/Al氧化物催化劑,利用介孔氧化 鋁載體的介孔結構、高分散性和高比表面等特點,用于酯類加氫反應中產生了 非常顯著的效果,加氫活性和選擇性都有所提高。
CN200710179915.3公開了一種介孔復合氧化物(SiO2-Al2O3-BaO),具有 高比表面積和高孔容,且孔分布相對于常規γ-Al2O3載體更集中,介孔復合氧 化在負載0.5質量%的鉑用于正己烷的轉化反應,具有較高的芳構產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石腦油重整催化劑及制備方法,該催化劑用于石 腦油重整反應,具有較高的異構化活性與較好的芳構化選擇性。
本發明提供的石腦油重整催化劑,包括復合載體和以載體為基準計算的含 量如下的活性組分:
鉑0.04~3.0質量%,
ⅦB族金屬0.04~5.0質量%,
鹵素0.5~5.0質量%,
所述的復合載體包括0~80質量%的γ-氧化鋁和20~100質量%的介孔γ-氧 化鋁,
所述介孔γ-氧化鋁的制備方法包括將模板劑、脂肪醇、無機酸和鋁源化合 物混合,在pH值為1~7,1~100℃條件下充分反應,將反應產物干燥,300~ 600℃焙燒2~12h得到無定形介孔氧化鋁,然后用含鉑化合物溶液浸漬,過濾, 取固體物干燥后于300~700℃焙燒,所述模板劑為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聚 環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模板劑與鋁源化合物的摩爾比為1:20~100、脂肪醇 與鋁源化合物的摩爾比為20~80: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734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