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71208.9 | 申請日: | 2014-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884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曉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2 | 分類號: | A61K36/8962;A61P9/10;A61P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2700 山東省壽***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腦血管 疾病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屬于中醫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心腦血管疾病因心腦血管病變而引起心腦組織供血障礙的疾病。心臟病主要表現為冠心病和心絞痛。腦血管病主要表現為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當前,腦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腦梗塞、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危害中老年身體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據報道,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我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近300萬人,占我國每年總死亡病因的51%。因此,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為社會和醫學界廣泛關注的課題。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普遍采用綜合性治療,包括西醫綜合治療、中醫綜合治療以及中西醫綜合治療,其中以中西醫綜合治療在死亡率和致殘率方面效果較好,但仍缺乏行之有效的藥物。目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復方藥功能單一,中藥配伍雜亂,見效緩慢,而西藥只能采取擴張血管的辦法,只能暫時性緩解,治標不治本,且心腦血管疾病的恢復過程漫長,需要長期用藥治療,容易形成對藥物的依賴性。因此,急需一種服用方便、療程短、見效快、無毒副作用且不會形成藥物依賴的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配方制成:川芎10-15份、紅花10-15份、血竭10-15份、三七15-20份、丹參5-10份、水蛭15-20份、降香10-15份、赤芍5-10份、葛根5-10份、銀杏葉5-10份、黃芪10-15份、西洋參5-10份、麝香3-5份、牛膝10-15份、薤白5-10份、石菖蒲5-10份、秦艽10-15份、當歸5-10份。
進一步地說,所述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由下述原料配方制成:川芎12份、紅花12份、血竭12份、三七18份、丹參8份、水蛭18份、降香12份、赤芍8份、葛根8份、銀杏葉8份、黃芪12份、西洋參8份、麝香4份、牛膝12份、薤白8份、石菖蒲8份、秦艽12份、當歸8份。
本發明所述藥物的配方中所使用的中藥的藥性、藥理如下: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氣香升散,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具通達氣血功效,故治氣滯血瘀之胸脅、腹部諸痛。川芎中含有川芎嗪,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應,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而且,川芎嗪可擴張腦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顯著增加腦及肢體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還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的形成。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等功效;主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血竭:味甘、咸,性平;入心、肝、脾經。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等功效;主治:跌打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瘰疬,臁瘡潰久不合。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等功效。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后血暈,惡露不下,跌撲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
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毒;入肝、膀胱經。水蛭對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作用,對組織缺血缺氧有保護作用。水蛭素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家兔冠狀動脈痙攣,有抑制心肌缺血的治療作用。水蛭能明顯消退主動脈粥樣硬化斑,使斑塊內膠原纖維增生,膽固醇結晶減少,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降香: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消腫生肌的作用。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脅痛,胸痹刺痛,跌撲損傷,外傷出血。現化藥理研究表明,降香有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起抗凝作用的成份可能為揮發油成份。
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等功效。主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痛經;崩帶淋濁;瘀滯脅痛;疝瘕積聚;跌撲損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曉麗,未經李曉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7120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乳房腫痛藥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治療脂肪瘤的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