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裝置及淬火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68009.2 | 申請日: | 2014-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13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天武;樂學龍;黃昌文;王雷;韓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慶安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1/10 | 分類號: | C21D1/10;C21D1/667;C21D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6005 安徽省安慶***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向 軸頸 高頻 淬火 裝置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淬火裝置及淬火工藝,具體涉及一種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裝置及淬火工藝。
背景技術
轉向節是汽車重要安全件,而江淮瑞風及東風菱智商務車輪轂總成對轉向節有特殊要求:如《性能試驗大綱要求》臺架疲勞試驗縱向力要求循環次數7.5萬次、側向力要求循環次數20萬次、垂直力要求循環次數40萬次,并且要求試驗過程中不應出現斷裂、裂紋、破損等影響轉向節使用性能的損傷;疲勞試驗檢測頻率為2.0Hz。沖擊試驗條件:模擬輪輞距離216mm、沖頭重量200Kg、沖擊高度500mm,沖擊重量從200Kg開始,之后每次遞增40Kg重物質量,直到1800J(也就是360Kg)時轉向節無斷裂為止。
現有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加工工藝方案、工裝夾具及設備選型大致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將工件用頂針固定,然后通過側向限位塊限位→啟動程序,工件轉動,這時感應圈加熱到950℃給軸頸加熱,同時噴淋系統噴水淬火→絲桿向上移動,將工件從上至下加熱淬火→加熱完畢,取下工件,這種軸頸高頻淬火方法較為普遍,但存在較多的不足,如淬透深度達不到要求,且均勻性差、軸頸端及R角處未能淬到火、淬火后工件經過探傷發現有較多裂紋件等等,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感應圈設計達不到要求、淬火液選擇有偏差、設備電壓、電流及頻率不能準確調整,加工工藝、加熱裝置及設備都有問題。第二種:加工工藝與第一種類似,只是將水淬火液更改為PAG淬火液,感應圈設計仍然采用圓環形,只是在淬火過程中工件移動速度與淬火要求非常匹配,但設備必須選擇進口設備。這種軸頸高頻淬火方法在國內較為普遍,但成本非常高,每臺設備達到500多萬元,對企業來說這塊成本一直希望被攻克。
以上兩種軸頸加工方式通過切片鏡相組織分析、硬度檢測、臺架疲勞試驗及沖擊試驗發現,第一種加工方法幾乎是不可能通過試驗,所加工產品只適合要求不高的普通農用車使用。第二種加工方法能滿足上述所有要求,但在在國產汽車微利時代,這種加工方法、工裝夾具設計定位方式及設備選擇等都是不經濟的,已漸漸被淘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投資成本低、安裝維護方便、操控簡單、加工產品性能好的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裝置及淬火工藝。
一種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裝置,包括托盤,托盤中心垂直插設有下頂針,下頂針具有沿托盤中心旋轉的自由度,托盤的側端上方垂直設有側向限位桿,下頂針上方同軸設有上頂針,上頂針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往復移動的自由度,轉向節套設在位于托盤上方的下頂針上,并通過上頂針夾緊,側向限位桿限位,轉向節的軸向外表面活動夾設有半包式感應圈,半包式感應圈包括加熱感應器,加熱感應器上還設有對轉向節進行噴淋的淬火噴淋系統,淬火噴淋系統所采用的噴淋液為PAG淬火液。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半包式感應圈中設有硅鋼片。
一種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工藝,采用一種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裝置進行淬火,包括以下步驟:
(1)工件裝夾:將轉向節套設在位于托盤上方的下頂針上,之后下降上頂針,將轉向節夾緊,并用側向限位桿將轉向節限位;
(2)工件旋轉:下頂針動轉向節旋轉;
(3)加熱:將半包式感應圈夾設在轉向節上,加熱感應器對轉向節進行旋轉加熱至900~950℃后停止;
(4)淬火:開啟淬火噴淋系統,對轉向節旋轉噴淋PAG淬火液,冷卻至180~220℃;
(5)回火;
(6)下頂針停止旋轉,轉向節定位;
(7)取下工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半包式感應圈采用硅鋼片進行導磁。
本發明配合一臺數控設備,便可實現多工序一次裝夾布置設計,結構緊湊,投資成本低,安裝維護方便,操控簡單。裝夾及定位方便,生產節拍快。采用本發明所加工出的產品與常規工藝加工產品相比,安全性能更為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軸類轉向節軸頸高頻淬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慶安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安慶安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680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