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門型材矯直矯正專用工裝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562414.3 | 申請日: | 2014-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686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昌志;蔣濤;張棟平;陳昌義;陳文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為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02 | 分類號: | B21D3/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師事務所 34117 | 代理人: | 婁爾玉 |
| 地址: | 233400***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門 矯直 矯正 專用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門型材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門型材矯直矯正專用工裝。
背景技術
車門型材是采用輥軋成型的工藝加工成型的,金屬板材經過一系列連續的輥子,實現連續的一次變形,最終獲得預定的形狀。但是車門型材輥軋成型后扭曲,不平直,截面尺寸達不到公差要求,不能滿足車門制造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門型材矯直矯正專用工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車門型材矯直矯正專用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立板,兩立板之間安裝有上下兩排輥輪,其中上排輥輪共四個,下排輥輪共五個,上下兩排輥輪交錯排列,每個輥輪的同一側分別同軸安裝一個齒輪,相鄰輥輪之間通過齒輪嚙合傳動,所述上排輥輪的輥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之間設置第一凸部,所述下排輥輪的輥面上設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之間設置第二凸部,所述上排輥輪與下排輥輪對合,所述第一凸部插入第三凹槽內,所述第二凸部插入第二凹槽內。
每一個輥輪的中徑線速度均大于前一個輥輪的中徑線速度,可達到拉直效果,中徑指輥輪的輥面峰頂至峰谷間的中部直徑。
所述兩立板之間通過多根雙頭螺柱固定連接。
所述齒輪由電機、減速機驅動。
車門型材包括兩個折彎出來的腔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門型材矯直矯正專用工裝,可對車門型材輥軋成型后扭曲、不平直進行矯直矯正,該工裝采用九輥上四下五二排交錯排列,輥輪反復彎曲,使曲率趨于一致,直至平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上排輥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下排輥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上排輥輪與下排輥輪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車門型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明,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5所示,一種車門型材矯直矯正專用工裝,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立板2,兩立板2之間安裝有上下兩排輥輪,其中上排輥輪3共四個,下排輥輪5共五個,上下兩排輥輪交錯排列,每個輥輪的同一側分別同軸安裝一個齒輪8,相鄰輥輪之間通過齒輪8嚙合傳動,上排輥輪3的輥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3,第一凹槽31與第二凹槽33之間設置第一凸部32,下排輥輪5的輥面上設置有第三凹槽51和第四凹槽53,第三凹槽51與第四凹槽53之間設置第二凸部52,上排輥輪3與下排輥輪5對合,第一凸部32插入第三凹槽51內,第二凸部52插入第二凹槽33內。
每一個輥輪的中徑線速度均大于前一個輥輪的中徑線速度,兩立板2之間通過多根雙頭螺柱4固定連接,齒輪8由電機6、減速機7驅動;車門型材1從上下兩排輥輪之間通過,在上下兩排輥輪的滾壓、拉伸作用下,完成矯直矯正。
如圖6所示,車門型材包括兩個折彎出來的腔體。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為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大為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6241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棒材生產在線熱矯直機構
- 下一篇:一種利用邊輥拓展矯直機矯直能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