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554466.6 | 申請日: | 2014-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275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英哲;方明赫;王函;馬超群;曾尤;任文才;成會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8L83/07 | 分類號: | C08L83/07;C08K13/06;C08K3/22;C08K3/38;C08K3/28;C08K3/36;C08K5/14 |
| 代理公司: | 沈陽優(yōu)普達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張志偉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墨 硅橡膠 導熱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該導熱復合材料主要由石墨烯,三氧化二鋁、氮化硼、氮化鋁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復合的無機導熱填料和硅橡膠基體構成,石墨烯在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中占0.1~10wt%,所述石墨烯在導熱復合材料中構成導熱網(wǎng)絡,所述的無機導熱填料在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的含量為60~80wt%;
所述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中,石墨烯與無機導熱填料在基體中分別構成導熱網(wǎng)絡,即存在兩個并聯(lián)的導熱網(wǎng)絡,使導熱復合材料獲得最好的導熱效果,40℃時最高導熱系數(shù)達到4.98w/m·k;
所述的石墨烯和無機導熱填料經(jīng)過表面活性劑處理,其中:
(1)表面活性劑處理石墨烯的制備:首先將表面活性劑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按重量比例表面活性劑:水=0.1~3:100,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然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石墨烯,每毫升溶液中石墨烯的加入量為1~10mg,攪拌0.5~2小時后再超聲處理30~60分鐘,得到石墨烯的懸浮液,再經(jīng)過濾、干燥得到表面活性劑處理的石墨烯;
(2)無機導熱填料經(jīng)過表面活性劑處理,將表面活性劑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按重量比例表面活性劑:水=0.1~3:100,得到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然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無機導熱填料,每毫升溶液中無機導熱填料的加入量為0.5~2g,攪拌0.5~2小時后再超聲處理30~60分鐘,得到無機導熱填料的懸浮液,再經(jīng)過濾、干燥得到表面活性劑處理的無機導熱填料;
其中,表面活性劑為硅烷偶聯(lián)劑或鈦酸酯偶聯(lián)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在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中的含量為0.5~5wt%。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是通過插層剝離法或石墨氧化還原法制備,石墨烯的尺寸范圍為5~50μ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導熱填料為不同粒徑微米級與納米級顆粒復合使用,BN的平均粒徑范圍為200nm~40μm,Al2O3的平均粒徑范圍為100nm~75μm,AlN的平均粒徑為100n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的厚度為0.5~3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膠基體為甲基乙烯基硅橡膠。
7.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硅橡膠加到雙輥開煉機上混煉均勻,然后依次加入氣相法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氮化硼、氮化鋁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復合的無機導熱填料,石墨烯,交聯(lián)劑混至均勻,得到導熱硅橡膠預聚體;
按重量份數(shù)計,硅橡膠8~12份,氣相法二氧化硅2~5份,無機導熱填料40~60份,石墨烯1~5份,交聯(lián)劑0.1~0.5份;
硅橡膠為高溫固化甲基乙烯基硅橡膠:二甲基乙烯基硅橡膠或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膠,交聯(lián)劑為2,5-二甲基-2,5 二叔丁基過氧化己烷;
(2)將步驟(1)所得到的導熱硅橡膠預聚體放到平板硫化機上在165℃、10MPa下熱壓10分鐘,得到一段硫化導熱硅橡膠;
(3)將步驟(2)所得到的一段硫化導熱硅橡放入烘箱中進行二段硫化,硫化條件為180℃、2小時,200℃、1小時,220℃、0.5小時,得到所述含石墨烯的硅橡膠導熱復合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5446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