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54073.5 | 申請日: | 2014-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538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永安秀隆;加藤康之;竹內榮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紡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N2/12 | 分類號: | B60N2/1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車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交通工具 座椅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成為用于支承就座乘員的載荷的骨架的座椅框架和載置在該座椅框架上且具有撓性而承受就座乘員的載荷的座椅襯墊。
背景技術
當乘員長時間以相同的姿勢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上時,乘員的疲勞度變高。因此,開發了就座于座椅上的乘員易于改變就座姿勢的座椅(參照下述專利第4095583)。該座椅中,座椅座墊可以相對于車輛地板上的底座部件沿左右方向搖動。其結果,乘員在就座姿勢的狀態下易于使身體左右搖動,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可以抑制疲勞度變高。
但是,在上述專利第4095583的座椅中,座椅座墊整體可以相對于底座部件沿左右方向搖動,因此,乘員的就座姿勢不穩定,乘坐的感覺差。
發明內容
鑒于這種問題,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中,通過一邊保持乘員的身體,一邊易于局部地使身體移動,從而一邊穩定地維持乘員的就座姿勢,一邊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抑制疲勞度變高。
本發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種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座椅框架,其為用于支承就座乘員的載荷的骨架;及座椅襯墊,其載置在該座椅框架上,具有撓性并承受就座乘員的載荷。該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備對應于就座乘員的所述座椅襯墊的座壓分布的中心部而設置的支承體,該支承體相對于所述座椅框架,在前端部以從前方向后方變高地傾斜的直線作為中心而沿左右方向轉動自如地被支承,且在后端部沿左右方向移動自如地被支承,所述座椅襯墊具備被座椅框架在一定位置支承的固定部和被所述支承體以可動的狀態支承的可動部。根據所述方式,座椅襯墊的固定部被座椅框架支承在一定位置,因此,乘員可以利用座椅襯墊的固定部穩定地維持就座姿勢。另一方面,座椅襯墊的可動部在可動的狀態下被支承體支承,因此,乘員易于在就座姿勢的狀態下使身體搖動,使骨盆以腰椎附近為中心旋轉,且使座壓變化,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可以抑制疲勞度變高。
在所述方式中,所述支承體也可以具備沿著其支承面進行伸縮的彈簧體。根據該構成,由于支承體具備彈簧體,因此,可以將支承體兼用為在座椅框架中需要的彈簧體。另外,由于支承體具備彈簧體,因此,即使在支承體的前端部的轉動角度和后端部的移動位置之間產生相位偏離的情況或在前端部進行旋轉運動而與之相對后端部進行直線運動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彈簧體吸收該偏離。
在所述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座椅襯墊的固定部和可動部的分界部形成用于使可動部易于追隨支承體的移動的切槽。根據該構成,座椅襯墊的固定部和可動部對于相對性的移動,難以相互影響,因此,能夠易于使固定部在一定位置更穩定,并且可動部能夠易于與支承體一起移動。因此,可以一邊穩定地維持乘員的就座姿勢,一邊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而提高抑制疲勞度變高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3是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分解立體圖;
圖4是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寬度方向垂直剖面圖;
圖5是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前后方向垂直剖面圖;
圖6是說明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的說明圖;
圖7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前后方向垂直剖面圖;
圖8是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支承體的立體圖;
圖9是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固定托架的正面圖;
圖10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6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在車輛的前排座椅的座椅座墊中應用了本發明。各圖中,利用箭頭表示將該座椅搭載于車輛時的各方向。該座椅座墊與目前公知的車輛用座椅一樣,在成為用于支承就座乘員的載荷的骨架的座墊框架10(相當于本發明的座椅框架)的上方載置具有撓性且承受就座乘員的載荷的座墊襯墊20(相當于本發明的座椅襯墊),進而利用座墊罩30覆蓋這些座墊框架10及座墊襯墊20。所述座椅座墊的基本結構與目前眾所周知的座墊結構一樣,對基本結構省略其詳細的圖示及說明。座墊框架10通過在左右的側框架11、12上焊接結合座墊面板14及后管13而成。座墊面板14焊接于左右的側框架11、12的前端,與側框架11、12的上端面一起形成支承座墊襯墊20的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紡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紡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5407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