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葉片泵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47221.0 | 申請日: | 2014-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46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佐賀浩二;大西秀明;渡邊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立汽車系統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4C14/22 | 分類號: | F04C14/22;F04C2/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蘭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葉片泵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葉片泵,該葉片泵將油供給到例如機動車用內燃機的各滑動部、控制發動機閥的動作特性的可變動閥裝置等。
背景技術
作為這種現有的葉片泵,公知的是以下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葉片泵。
簡單說明之,葉片泵安裝在內燃機的缸體的前側的端面,在由殼主體和閉塞該殼主體的一端開口的泵蓋構成的殼的內部旋轉自如地收容有轉子,該轉子從曲軸經由驅動軸傳遞旋轉力,在該轉子的外周部向徑向出入自如地設置有前端與所述凸輪環的內周面滑動接觸的多個葉片。另外,在該轉子的外周側設置有凸輪環,該凸輪環與該轉子配置為具有規定的偏心量,所述多個葉片的前端與所述凸輪環的內周面滑動接觸而獲得泵室的容積變化而進行泵的作功。
另外,在所述驅動軸的外周面形成有扁平狀(二面幅狀)的卡合軸部,另一方面,在所述轉子的中央形成有扁平狀的卡合孔,通過將所述卡合軸部卡合在卡合孔內,將旋轉力從驅動軸傳遞到轉子。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昭60-102488號公報
然而,所述現有的葉片泵可能會產生所述驅動軸的軸心與轉子的中心向徑向偏移或者旋轉中的所述驅動軸產生振擺回轉,因此為了在所述驅動軸的卡合軸部與轉子的卡合孔之間形成少許間隙來防止振擺回轉而導致的干涉,或者限制所述轉子的旋轉中心,在轉子的所述卡合孔的軸向的一端側的孔緣沿著驅動軸的外周面一體設置有圓筒狀軸部,并使該圓筒狀軸部的外周面經由微小間隙滑動接觸地支承在形成于所述殼的一側壁的第一貫通孔的內周面。
另一方面,所述轉子的圓筒狀軸部的在軸向相反側的另一端面具有密封功能地經由側間隙與所述泵蓋的相對內端面滑動接觸,而在所述泵蓋上形成有所述驅動軸插通的第二貫通孔,為了抑制該第二貫通孔的內徑與驅動軸的外周面干涉,在兩者間形成有比較大的環狀間隙。
因此,在所述泵工作時,順著所述側間隙流動的油容易從所述環狀間隙泄漏到外部。
特別的,所述公報記載的葉片泵在所述轉子的軸向兩端面形成有收容導向環的一對環狀凹部,因此所述轉子的另一端面與泵蓋的內端面之間的徑向密封寬度減小而使油的泄漏量增多。其結果是,泵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葉片泵,通過使所述轉子的另一端面從軸向向該另一端面所滑動接觸的殼的內端面按壓,來發揮所述轉子的另一端面與殼內端面的密封功能,能夠減少油的泄漏量。
本申請方面1的發明的特征在于,轉子具有:一體設置在比軸向一端面側的一方的環狀凹部更靠近內周側的位置,并沿所述驅動軸的外周面向軸向延伸的圓筒部;形成在比軸向另一端面側的另一方的環狀凹部更靠近內周側的滑動接觸面,
所述圓筒部的外周面滑動自如地支承在殼的一方的貫通孔的內周面,另一方面,所述滑動接觸面滑動接觸配置在所述殼的所述一方的相對側壁的內端面,
所述一方的環狀凹部的受壓面積形成為比另一方的環狀凹部的受壓面積大。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通過減少從殼內部向外部的漏油量,能夠抑制泵效率的降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葉片泵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
圖2是圖1的要部放大圖。
圖3是表示將本實施方式的葉片泵的泵蓋拆卸下來狀態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殼主體的主視圖。
圖5是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轉子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施方式的作用說明圖。
圖7是本實施方式的作用說明圖。
圖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第二螺旋彈簧的彈簧位移與彈簧荷重的關系的特性圖。
圖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排出油壓與發動機轉速的關系的特性圖。
圖10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轉子的縱剖視圖。
圖11是第三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轉子的縱剖視圖。
圖12是第四實施方式所提供的葉片泵的將泵蓋拆卸下來的主視圖。
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轉速與泵油壓的關系的特性圖。
附圖標記說明
01????均衡器裝置
02????均衡器殼
04????泵殼
1????殼主體
1a????密封面
1c????樞軸孔
1f????軸承孔(第一貫通孔)
1s????殼底面
2????泵蓋
2a????第二貫通孔
2b????內側面
3????驅動軸
4????轉子
4a????插通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立汽車系統株式會社,未經日立汽車系統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4722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