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陽救逆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47132.6 | 申請日: | 2014-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069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鴻;韓先章;盧愛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志鴻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3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龔燮英 |
| 地址: | 266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陽救逆 中藥 配方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回陽救逆的中藥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多器官衰竭也稱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是在嚴重感染、創傷、大手術、病理產科等后,同時或順序地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的臨床綜合征。
祖國醫學認為多系統器官衰竭的病因病理,涉及到中醫臟腑相關理論。中醫學的整體觀強調了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經絡為通道的統一整體,構成人體各部分的組織之間,在生理上存在著有機聯系,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按照中醫三因發病理論引起多器官衰竭的常見病因有:外因,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或疫癘、瘟毒及四時不正之氣;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驟然變化,或暴飲暴食勞倦,或素體虛衰;不內外因,跌打損傷,意外傷害等。以上病因的最后結局是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紊亂而致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發展為臟氣衰敗的逆轉危候。
大吐、大泄、大汗出、大失血、外傷、中毒、傷精、久病不愈等均能導致陰血津耗損或陰液暴失,繼則陽損及陰或陰損及陽,致陰陽平衡遭到嚴重破壞而不能維系或不相順接而發為“五衰”病。再如感受溫熱毒邪,傳變迅速,易入營血逆傳心包,內陷臟腑。臟間乘侮而致一臟或多臟的臟氣耗傷,正虛邪實,氣滯血瘀,陰陽逆亂,衰而竭之。陰津大傷導致亡陰則出現陰脫;陽氣大傷導致亡陽而出現陽脫。由于陰陽嚴重衰竭而致陰陽離絕而死亡。其發病特點是:起病急、變化快、并發癥,病情危重。現代醫學面對這種癥狀,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生命支持、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清除感染灶及用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注射,以及血液過濾、持續腎臟替代治療等等,但費用昂貴,死亡率仍然較高,大于50%。中國專利(CN1899352)公開了一種益氣復脈的中藥有效部位組合物,既能大補元氣又能斂氣復脈,但對于多器官衰竭病癥的針對性差,效用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多器官衰竭的回陽救逆中藥配方,通過中藥的回陽固脫、降逆定喘、補氣養血之效,能夠抑制器官衰竭,減少內毒素移位,調節自身炎癥反應,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本發明提供一種回陽救逆的中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人參6~9份、附子3~5份、肉豆蔻6~9份、生黃芪5~8份、干姜3~5份、當歸3~5份、灸甘草3~5份、桂枝3~5份、芍藥3~5份、細辛2~3份、通草2~4份、大棗3~5份、炒白術3~5份、茯苓3~5份、制半夏2~4份、五味子3~5份。
進一步優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人參7份、附子4份、肉豆蔻8份、生黃芪6份、干姜4份、當歸4份、灸甘草4份、桂枝4份、芍藥4份、細辛2份、通草3份、大棗5份、炒白術4份、茯苓4份、制半夏3份、五味子4份。
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按上述重量份稱取中藥原料,加入冷水,沒過藥材2~5cm,浸泡1~2個小時;然后進行煎煮,先用武火煮開,煮開后轉為文火熬煮20~40min;煮好后,濾出藥汁作為頭煎;將藥渣重復上述步驟煎煮,煮好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合并即可。
藥理分析: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心經。功能補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主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氣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無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虛脫。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附子:味辛、甘,性熱;有毒;歸心、脾、腎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之功效,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寒濕痹痛等。
肉豆蔻:辛,苦,溫;歸脾,胃,大腸經。功能溫中澀腸,行氣消食;主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生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入氣分,可升可降。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行水消腫,脫毒生肌。主治內傷勞倦,神疲乏力,脾虛泄瀉,肺虛咳嗽,內臟下垂,脾不統血之出血,自汗,盜汗等。古籍《本草經》述:“補元陽,充腠理,治勞傷,長肌肉。”《本草匯言》曰:“補肺健脾,實衛斂汗,祛風運毒。”《衷中參西錄·藥物》述:“善利小便”,“善治肢體痿廢。”現代藥理研究報道,黃芪有明顯的提高免疫功能、保護心肌、保護和改善造血系統、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利尿保腎、調節血糖、調節神經系統、抗菌、抗病毒和促進消化功能等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志鴻,未經劉志鴻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471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