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46028.5 | 申請日: | 2014-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61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涂勇;張龍;喻學敏;吳偉;白永剛;林喬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36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方內圓 沉淀 一體化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
背景技術
混凝沉淀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自來水廠常用的處理工藝,主要用于處理污水中含有的懸浮固體或膠體污染物,其工藝流程一般為:污水先進入絮凝混合池,通過機械攪拌或空氣攪拌與混凝劑及助凝劑充分混合,之后進入混凝反應池進行反應,懸浮物或者膠體污染物在藥劑作用下凝聚成較大懸浮物(礬花),最后絮體與廢水一起進入沉淀池進行沉降,去除絮狀物,達到泥水分離的效果,并排除清水和污泥。混凝沉淀工藝由于其處理效果穩定,運行費用低廉,操作簡單而得到廣泛應用。在實際應用中,絮凝混合池與反應池由于作用時間較短(13~30min),因此二者池體一般合建成多格狀方形池體,而沉淀時間較長(3~5h)且沉淀池對表面負荷要求較高,因此沉淀池一般面積較大,與絮凝反應池分開建設,呈現圓圓形結構。
沉淀池的種類繁多,但無論是平流式、輻流式還是豎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積均較大,斜管沉淀池雖然占地面積稍小,但處理效果一般。隨著土地資源的稀缺,節約用地也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環保工作者也開發了一系列絮凝+沉淀一體化裝置,如《一種高效混凝沉淀池》(公布號:CN?102020346A),但依舊把絮凝反應池和沉淀池分開設置,尤其是在處理規模較大的情況下(>1000m3/d),很少把絮凝反應池和沉淀池合并建設。此外,常規圓形輻流式、豎流式混凝沉淀單元還存在難以增設斜管、刮泥設備投資大、出水效果不佳等問題。本發明設計一種外圓內方結構的混凝沉淀一體化池,主體結構為正方形池體,刮泥單元為圓形,系統可以設置在調節池或好氧池之上,并將絮凝反應區合并至沉淀池中,避免另行購置刮泥機橋架和穩流筒,同時可以與斜管單元無縫對接,實現混凝沉淀池低占地面積、低投資成本和高處理效果,具有較大應用和推廣意義。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當前在污水處理中混凝沉淀單元占地面積大、投資費用高、處理效果差等問題,提供的一種新型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在降低混凝沉淀遠遠占地面積同時降低設備投資費用,提高了處理效果。
(二)技術方案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外方內圓混凝沉淀一體化沉淀池,包括絮凝混合反應池、沉淀池、攪拌機、中心傳動刮泥機、出水堰板、斜板填料以及設置于沉淀池底部的池角泥斗,一體化沉淀池邊長為3~15m,池深3.5~6m,正方形結構;池頂中部懸空排列奇數格正方形池體作為絮凝混合池反應池(池長較小無需設置刮泥機時,絮凝混合反應池可設在池體一邊且該情況絮凝反應池數量不限),絮凝混合反應池自進水起采用“上行-下行-上行”交錯布水方式增加混合均勻度,并通過導流管確定最終出水在池中間一格,絮凝混合反應池視情況安裝機械攪拌機或曝氣攪拌管;絮凝混合反應池中間一格反應池兼作穩流筒(池長7~15m時作為中心傳動刮泥機的穩流筒,池長3~7m是作為豎流沉淀池的穩流筒),經過混凝反應的出水采用豎流式結構布水進入主體沉淀池,反應池同時作為刮泥機走橋;沉淀池底部為刮泥機圓形溝槽,呈圓錐形,在方形池體四角與底部圓形刮泥溝槽連接處,采用55~60°的傾角作為弧形污泥槽,確保四角死區的泥能依靠重力自流進入刮泥機刮泥區域而最終排出;在池長較小的情況下(3~7m),可不采用刮泥機,依靠泥斗重力靜壓排泥,在池長較長的情況下(10~15m)時,池體四角采用超過55°的傾角作為污泥槽較為困難(高度不夠),此時需在池體四角各設置池角泥斗,泥斗兩側的傾角為55~60°,泥斗為弧形同心圓形狀,四個泥斗通過四根DN200的污泥管(設置傾角為0~0.5%)與刮泥機中央大泥斗連接,確保在池長較長情況下池體不產生排泥死區;在污泥沉淀區上部,池壁與中間反應池之間設置牛腿與槽鋼安置斜管填料,確保整個沉淀池的表面負荷可以控制在1.5m3/m2h甚至更高,間接降低了整個池體的占地面積,斜管填料一般選用80mm以上PP材質斜管填料,確保不堵塞,經過混凝反應之后的出水在穩流后進行均相布水,并經過斜管填料后,通過出水堰板排放。本發明池體構造嚴密,功能強大,出水效果較好。
當池長低于3m時,一體化沉淀池較難采用鋼筋混凝土澆注,但如采用鋼板或其他焊接材質制作一體化沉淀池,仍可按照上述技術方案同比例縮小進行靈活設計,以減少投資和占地面積。池長大于15m時,中間反應池的結構穩定性較難控制,一般不再采用本發明所述的一體化混凝沉淀池。經過核算,適合本發明的污水處理規模為0~5000m3/d左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未經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460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連接裝置、拼接玩具及拼接玩具車
- 下一篇:一種玩具噴泉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