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防治菜籽蚜蟲的殺蟲組合物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543812.0 | 申請日: | 2014-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860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遲宗磊;藏偉功;丁振洋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濟南凱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47/40 | 分類號: | A01N47/40;A01P7/04;A01N43/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0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用于 防治 菜籽 蚜蟲 殺蟲 組合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防治菜籽蚜蟲的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蚜蟲又稱蜜蟲、膩蟲等,多屬于同翅目蚜科,為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常群集于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卷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分泌的蜜露還會誘發(fā)煤污病、病毒病并招來螞蟻危害等。
蚜蟲俗稱膩蟲或蜜蟲等,隸屬于半翅目(原為同翅目Hemiptera),包括球蚜總科Adelgoidea和蚜總科Aphidoidea。蚜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qū)和亞熱帶地區(qū),熱帶地區(qū)分布很少。世界已知約4700余種,中國分布約1100種。前翅4~5斜脈,觸角次生感覺圈圓形,腹管管狀的蚜蟲。其中小蚜屬、黑背蚜屬及否蚜屬為中國特有屬。
蚜蟲英文名為aphid?,亦作plant?louse、greenfly或antcow。體小而軟,大小如針頭。腹部有管狀突起(腹管),蚜蟲具有一對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于寬,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癭,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生活史復雜,無翅雌蟲(干母〔stem?mother〕)在夏季營孤雌生殖,卵胎生,產(chǎn)幼蚜。植株上的蚜蟲過密時,有的長出兩對大型膜質(zhì)翅,尋找新宿主。夏末出現(xiàn)雌蚜蟲和雄蚜蟲,交配后,雌蚜蟲產(chǎn)卵,以卵越冬,最終產(chǎn)生干母。溫暖地區(qū)可無卵期。蚜蟲有蠟腺分泌物,所以許多蚜蟲外表像白羊毛球。可用農(nóng)藥或天敵(瓢蟲、蚜獅、草蛉等)防治。蟻保護蚜蟲免受氣候和天敵危害,把蚜蟲從枯萎植物轉(zhuǎn)移到健康植物上,并輕拍蚜蟲以得到蜜露(蚜蟲分泌的甜味液體)。
在蚜蟲的防治上,應利用各種手段,停止其危害活動,主要有以下各點:
一、消滅蚜蟲,要從花卉越冬期開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單純依靠在蚜害最嚴重的春、秋季進行,防治效果并不顯著。
二、對新引進的花種、花苗,應嚴格檢查,防止外地新害蟲的侵入,對土壤及舊花盆進行消毒,以殺死殘留的蟲卵。
三、結(jié)合修剪,將蚜蟲棲居或蟲卵潛伏過的殘花、病枯枝葉,徹底清除,集中燒毀。
四、花卉的品種不同,其抗蟲性也有所不同,應選用抗病蟲品種,既減輕蚜蟲危害又可節(jié)省藥物費用。
五、發(fā)現(xiàn)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凈,或?qū)⑴杌▋A斜放于自來水下旋轉(zhuǎn)沖洗,既滅了蚜,又洗凈葉片,提高了觀賞價值和促進葉面呼吸作用;有條件的還可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進行防治。
六、發(fā)現(xiàn)大量蚜蟲時,應及時隔離,并立即選用藥物或土法消滅蟲害,其具體措施如下:
1、用1:15的比例配制煙葉水,泡制4小時后噴灑。
2、用1:4: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噴灑。
3、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1000至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
4、對桃粉蚜一類本身披有蠟粉的蚜蟲,施用任何藥劑時,均應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
注意的問題
由于前期溫度普遍較低,許多地方麥蚜種群正在增長階段,如果4~5月份溫度不是急劇上升和沒有大暴雨沖刷,將有利于麥蚜暴發(fā)危害。對于達到防治指標的麥田要及時防治。對于小麥蚜蟲,云南、四川等西南麥區(qū)已經(jīng)進入穗期,對發(fā)生嚴重達到防治指標的也要及時開展防治,而對于其他冬麥區(qū),要加強監(jiān)測。
影響
受蚜蟲侵害的植物具有多種不同的癥狀,如生長率降低、葉斑、泛黃、發(fā)育不良、卷葉、產(chǎn)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蚜蟲對于汁液的攝取導致植物缺乏活力,而蚜蟲的唾液對于植物也有毒害作用。蚜蟲能夠在植物之間傳播病毒,例如桃蚜(Myzus?persicae)是超過110種植物病毒的載體,棉蚜(Aphis?gossypii)常常傳播病毒于甘蔗、番木瓜和落花生。
烯啶蟲胺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獨特的化學與生物性質(zhì)。主要作用于昆蟲神經(jīng),對害蟲突觸受體具有神經(jīng)阻斷作用,用于水稻、蔬菜等作物,對各種蚜蟲、粉虱、水稻葉蟬和薊馬顯示了卓越活性,具有高效、低毒、內(nèi)吸和無交互抗性四大優(yōu)點,而且殺蟲譜較廣,殘留期較長(以100mg/kg施用,可持續(xù)15d),對稻飛虱,在0.5~0.8mg/kg時,致死率仍可達100%,使用安全,害蟲不易產(chǎn)生抗體。。
啶蟲咪其是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作用機理雖與吡蟲啉等第一代新煙堿類殺蟲劑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更高的安全性、更廣的活性譜,是取代那些對哺乳動物高毒、有殘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濟南凱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濟南凱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43812.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硅通孔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種半導體器件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