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上下小車纏繞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33657.4 | 申請日: | 2014-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499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鄭雪峰;郭樹旺;趙迎九;倪華;肖強;杜蔚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11/16 | 分類號: | B66C11/16;B66D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華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豐臺***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上下 小車 纏繞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岸橋的上下小車纏繞系統,屬于重物起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岸橋是港口使用的主要裝卸工具,在港口的集裝箱裝卸過程中岸橋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也隨之不斷的加大,這對我國港口的吞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裝卸岸橋已經難以滿足要求,因此必須對集裝箱岸橋進行改進。
現有港口集裝箱的卸船過程主要通過傳統岸橋上的單起吊小車進行,在起吊小車的工作過程中,其沿著軌道將集裝箱從岸橋的一端吊運到岸橋另一端的集卡上方,然后將集裝箱安放在集卡上,放箱完畢后,起吊小車返回岸橋海測集裝箱船上方進行下一集裝箱的吊裝。傳統岸橋采用單小車作業,效率一直無法有效提升,盡管采用了提高設備運行參數、加大起升重量、采用雙吊具等技術手段,但是,這些手段始終無法使得岸橋裝卸效率得到質的提高。
目前,載箱量18000TEU以及24000TEU的超大型集裝箱船的高載運量與低燃油消耗以及低排放的優勢,使各大船運公司爭相采購并投入運營,超大型集裝箱船對港口裝卸設備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要求船時效率不低于300TEU/h,而現有的傳統岸橋無法達到該船時效率,因此,需要一種高效率的岸橋來滿足18000TEU集裝箱船的裝卸需求。
為了提高裝卸效果,中國專利文獻CN101323415A公開了一種穿越式雙小車橋架型起重機,其采用雙小車穿行的結構設計,包括設置在大車上的主梁、第一載重小車和第二載重小車,該兩量小車在沿主梁移動時能相互穿越,兩部小車協同作業大大提高了裝卸效率,但是,由于雙小車都需要滿足起升要求以及運行要求,并且需要滿足雙小車在穿越過程中不會相互干涉,因此,在設計時最關鍵的是如何布置兩部起升小車的起升機構的鋼絲繩纏繞系統,使兩小車工作時互不干擾,同時避免兩小車的鋼絲繩發生纏繞,這是現有技術中還沒有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下小車的起升纏繞系統易于造成上下小車運行干涉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在運行時不會造成干涉的上下小車纏繞系統。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上下小車纏繞系統,包括用于驅動下小車牽引的下小車牽引纏繞子系統,用于驅動上小車吊具的起升和下落的上小車起升纏繞子系統,以及用于驅動下小車吊具的起升和降落的下小車起升纏繞子系統,所述上小車起升纏繞子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驅動卷筒,纏繞在第一驅動卷筒上的至少一條第一起升鋼絲繩,用于水平托起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的若干第一托輥,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通過至少一組第一改向滑輪組連接在上小車上,所述下小車起升纏繞子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驅動卷筒,纏繞在第二驅動卷筒上的至少一條第二起升鋼絲繩,用于水平托起所述第二起升鋼絲繩的若干第二托輥,所述第二起升鋼絲繩通過至少一組第二改向滑輪組連接在下小車上,若干第一托輥通過第一托架結構被水平支撐在大梁結構的內側,若干第二托輥通過第二托架結構被水平支撐在大梁結構的外側,且所述第一驅動卷筒與第一起升鋼絲繩的水平部分均設置在第二起升鋼絲繩的水平部分圍成的水平空間的內側。
所述第一改向滑輪組包括固定設置的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靠近所述第一驅動卷筒設置,用于改變第一起升鋼絲繩從所述第一驅動卷筒的伸出端的水平走向,使得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向著所述上小車的方向水平延伸。
所述第一改向滑輪組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驅動卷筒與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之間的第一過渡滑輪組,所述第一過渡滑輪組將來自于第一驅動卷筒的第一起升鋼絲繩的伸出端牽引向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
所述第一改向滑輪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上小車和上吊具上的第一垂直改向滑輪組,所述第一垂直改向滑輪組用于改變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的來自于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的伸出端的走向,使其延伸至所述上吊具上。
所述第一垂直改向滑輪組包括設置在上小車上的兩個相距一定距離的第一水平滑輪和第二垂直滑輪,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吊具上的第三滑輪組,所述第二垂直滑輪與所述第一水平滑輪相比更加遠離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的來自于所述第一水平改向滑輪組的伸出端,先從下方繞過第二垂直滑輪,第一起升鋼絲繩豎向改向180°,再繞過所述第一水平滑輪,第一起升鋼絲繩橫向改向180°,然后從所述上小車的底部經過所述第三滑輪組最終設置在上吊具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336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