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菌安全吸濕速干面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410528076.1 | 申請日: | 2014-10-09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784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發明(設計)人: | 周用民;胡麗莎;嚴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愛帝高級服飾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D04B1/12 | 分類號: | D04B1/12;A41D31/00;D04B1/14;D06B3/18;D06C7/02;D06M13/188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鎮西;楊柳林 |
地址: | 430023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抗菌 安全 吸濕 面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針織服裝面料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抗菌安全吸濕速干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著裝的要求早已不再停留在遮羞蔽體的最原始的需求,對服裝尤其是貼身類服裝的舒適性和功能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集中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個方面:1、面料的手感要求柔軟滑爽;2、面料的抗皺免燙性能和懸垂性能優良;3、面料具有持久耐洗的抗菌除臭、防紫外線、防輻射及隔熱防高溫等功能;4、面料具備吸濕速干功能;5、面料的熱濕舒適性能和保暖性能優良;6、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和抗撕裂性能良好。圍繞以上六個方面,許多從事紡織材料纖維紗線和面料設計研發的專家學者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許多相關專利科技成果,大大提升了人們著裝的舒適性和功能性。
面料的抗菌除臭功能是近年來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熱門領域。抗菌分為溶出性和非溶出性兩大類:溶出性抗菌主要通過抗菌助劑整理和微膠囊功能整理劑整理兩種方式進行。抗菌助劑整理后的抗菌劑直接附著在織物纖維的表面,耐洗和抗菌的耐久性能較差;微膠囊功能整理劑整理常使用粘合劑或反應性交聯劑使抗菌微膠囊固著在織物纖維的表面,以提高其耐洗耐久性能,織物具有了較持久的緩釋的抗菌功能。以上兩種溶出性抗菌方式抗菌劑都直接接觸人體的皮膚,因而所得面料的抗菌安全性飽受人們的質疑,溶出性抗菌因其耐洗耐久性差和安全性能差將逐步被淘汰。非溶出性抗菌有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將納米級的銀或銅的材料通過熔融紡絲的形式加入聚酯纖維載體或者聚丙烯腈纖維載體中,使聚酯纖維和聚丙烯腈纖維本身就具備了持久的抗菌功效,另一種是通過對面料進行納米功能性后整理,使納米級的抗菌材料原位聚合在纖維內部,有效解決納米級粒子的分散和團聚問題,面料具有較好和較持久的抗菌功效。非溶出性抗菌和溶出性抗菌比較,在抗菌效果的耐洗和耐持久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因而近年來廣受市場推崇,目前一些過度開發抗菌劑確實能有效抑制細菌的繁殖和再生,抑菌率有的高達99%以上,但它對人體的有益菌群的生態平衡是否也存在傷害、會不會引起皮膚其它問題等均沒有權威的結論,人們對其安全性能仍心存疑慮。
面料的吸濕速干性是學者們研究的另一熱門領域,它們大都集中在運動類面料的研發上,目前市面上也出現了大量單向導濕的運動類面料并制定出臺了相關檢測標準。這些面料的材質以聚酯纖維和聚酰胺纖維等化纖原料為主,其透氣和透濕性能遠不及棉纖維和麻纖維等天然纖維,另外其被遺棄后的生物降解性能極差,容易產生大量白色污染。利用棉纖維、麻纖維等天然纖維與聚酯纖維和聚氨酯纖維等化學纖維純紡或混紡的原料交織,發揮各自原料自身優勢開發吸濕速干面料新品,在滿足舒適性的前提下可以大大降低廢棄面料及成衣對環境造成的白色污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抗菌和吸濕速干面料存在的現實問題和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抗菌安全吸濕速干面料,該面料抗菌性能優良,對三大菌的抑制率達到紡織行業標準FZ/T?73023-2006(AAA)的要求,吸濕速干性能達到國家標準GB/T?21655.1-2008的要求,面料按GB/T?4802.1-2008(E)法標準檢測,起毛起球性能達到4級,而且該面料對環境相對友好,可部分生物降解,同時,該面料抗菌纖維不直接接觸人體皮膚,安全性能優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抗菌安全吸濕速干面料,其特殊之處在于:它由第一紗線、第二紗線以及第三紗線編織而成,其中:第一紗線為純棉纖維紗線或者為棉纖維型混紡紗線,所述棉纖維型混紡紗線為棉纖維與麻纖維、聚酯纖維、聚丙烯腈纖維、聚酰胺纖維中的一種或幾種混紡而成的紗線;第二紗線為導入了納米銀離子的非圓形截面的改性聚酯纖維紗線或者非圓形截面的改性聚酯纖維型混紡紗線,所述改性聚酯纖維型混紡紗線為導入了納米銀離子的改性聚酯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而成的紗線;第三紗線為聚氨酯纖維紗線。
優選地,所述面料為內表層、中間層和外表層構成的三層結構,其中,所述內表層和外表層由第一紗線編織構成,所述中間層由第二紗線的和第三紗線編織構成。
進一步地,所述棉纖維型混紡紗線中,棉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70~90%;所述改性聚酯纖維型混紡紗線中,導入了納米銀離子的改性聚酯纖維的重量百分比為50~80%。
再進一步地,所述非圓形截面為十字截面、Y型截面或∞型截面。
還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紗線的線密度大于第二紗線的線密度,第一紗線的線密度是第二紗線線密度的1.4~2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愛帝高級服飾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愛帝高級服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280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益生菌發酵靈芝孢子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三豆蒜醬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