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九味補肝填精保健養生藥酒配方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26009.6 | 申請日: | 2014-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566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翠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市沃田配肥站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8 | 分類號: | A61K36/8968;A61P1/14;C12G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247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九味補肝填精 保健 養生 藥酒 配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療養生研發領域。
背景技術
藥酒在保健養生方面的應用源源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中藥能補虛扶正,調和氣血,平衡人體陰陽,酒能行血脈,通經絡,而藥酒是把酒與中藥融為一體,使兩者相輔相成,俗語說,“酒乃百藥之長”,酒本身就有藥用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藥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份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藥效,“酒借藥勢,藥借酒力”,酒和藥能互相提高作用。
發明內容
該配方按照“酒借藥勢,藥借酒力”的原理,研發出九味補肝填精保健養生藥酒配方。
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該配方選用何首烏、枸杞子、生地黃、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人參、當歸、茯苓、九種中藥材為原料,各原料特性如下:何首烏其性微溫,味苦、甘、澀,具有解毒消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可醫治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及高血壓等患者;枸杞子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醫治腫瘤生長和細胞突變,具有延緩衰老、抗脂肪肝、調節血糖和血脂、促進造血功能等作用;生地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可醫治熱風傷陰舌繹煩渴,發班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等患者;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可醫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及血虛的患者;麥門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養陰生津、潤沛清心之功效,可醫治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患者;天門冬又名老虎尾巴根,其性大寒,味甘、苦,歸肺腎經,具有養陰清熱、潤沛滋腎的功效,可醫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痛、咽喉腫痛、消渴便秘等患者;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溫潤氣候,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全貌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稱為人參,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養生珍品,譽為“百草之王”,具有推遲細胞衰老,延長細胞壽命的功能;當歸補血活血,歸身補血,歸尾活血,可醫治月經不調,痛經,子宮發育不全患者;茯苓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其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抗腫瘤及保肝臟的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該配方按照“酒借藥勢,藥借酒力”,兩者相得益彰的原理,選用17~23克何首烏、17~23克枸杞子、17~23克生地黃、17~23克熟地黃、17~23克麥門冬、17~23克天門冬、17~23克人參、17~23克當歸、7~13克茯苓等九味中藥進行配制,其方法如下:首先將藥材洗凈晾干,研成粗末,裝進3層紗布縫制的袋中,把口系緊,浸泡在盛有2000毫升白酒的壇子中,密封溫火加熱煮1小時左右,二周后開封,取出藥袋,濾清雜質后便可飲用,成人每天飯前溫熱飲用20毫升上下,該酒具有補肝腎、填精髓、益氣血。適于因肝腎虛、氣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體乏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市沃田配肥站,未經鄭州市沃田配肥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260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