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成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17810.4 | 申請日: | 2014-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19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27 |
| 發明(設計)人: | 戴豐源;劉日成;葉鴻鏈;李漢隆;馬宏俊;曾順吉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C5/00 | 分類號: | B05C5/00;B05C11/10;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薛曉偉 |
| 地址: | 518109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方法 | ||
1.一種成膜方法,用于在至少一待成膜零件上形成膜層,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提供一成膜裝置,所述成膜裝置包括收容治具以及固定治具,所述收容治具內形成有至少一容置槽;
將所述至少一待成膜零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治具上;
將所述至少一待成膜零件容置并懸設于所述至少一容置槽內,使每一待成膜零件與相應的容置槽的側壁以及底部之間形成間隙;
在所述間隙中形成真空狀態,并向所述間隙內填充流體狀的成膜材料;
固化所述成膜材料,在所述至少一待成膜零件的表面形成膜層;以及
將所述至少一待成膜零件及其表面膜層從所述收容治具中分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材料為UV光可固化材料,所述收容治具采用透明材質制成,所述成膜裝置還進一步包括一UV光源,其用于向所述收容治具發射UV光線,從而固化所述間隙內的UV光固化膠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治具與待成膜零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用于成型膜層的UV光固化膠水與所述待成膜零件之間的粘附力大于UV光固化膠水與所述收容治具的粘附力。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質為透明塑料或透明玻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容置槽的底部及側壁形成有一離型層,所述離型層藉由對所述至少一容置槽的底部及側壁鍍覆或噴涂離型劑形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包括相對設置的頂面及底面,所述底面包括至少一吸附區域,所述至少一待成膜零件分別吸附于至少一吸附區域上,從而固定于所述固定治具上,所述至少一吸附區域的數量與所述至少一容置槽的數量相同且位置相對應。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內形成有多個吸附通孔及一抽氣通孔,所述吸附通孔貫通所述至少一吸附區域并向所述頂面延伸,所述抽氣通孔與所述吸附通孔均連通并與一第一真空泵相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內還形成有兩個流膠通孔,所述兩個流膠通孔自所述底面向所述固定治具的一側延伸并分別與一第二真空泵以及一注膠器相連,所述兩個流膠通孔在所述底面形成的開口位于所述吸附區域外,所述與注膠器相連的流膠通孔作為向所述至少一容置槽內注入所述成膜材料的流道,所述第二真空泵用于在與其相連的流膠通孔以及所述間隙中產生真空狀態。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治具包括相對設置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至少一容置槽開設于所述上表面;所述收容治具內形成有貫通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通孔;所述底面上凸設有至少一導向柱,其穿設于所述通孔內,從而將所述收容治具及所述固定治具相連接并使所述上表面與所述底面相貼。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的寬度與所述膜層的厚度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1781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涂敷線圈的涂敷裝置及其涂敷方法
- 下一篇:噴頭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