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設置人工魚巢恢復松花江魚類資源的方法及其效果的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508573.5 | 申請日: | 2014-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59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富億;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 地址: | 15008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設置 人工 恢復 松花江 魚類 資源 方法 及其 效果 評價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設置人工魚巢恢復松花江魚類資源的方法及其效果的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松花江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東北地區(qū)重要的淡水漁業(yè)基地和生物多樣性變化敏感區(qū)域之一。據資料記載,20世紀70年代以前,僅松花江下游的魚類種數就達78種,經濟魚類年均捕撈量占整個松花江流域年總產量的70%以上,單船捕撈產量平均30~40kg/(日·船)。著名的松花江“三花五羅”主要產自下游江段,其中的鳊花(鳊)、鰲花(鱖)、吉花(花)在漁獲物中占1%~2%。
8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yè)生產的迅速發(fā)展,松花江全線的水質污染逐漸加劇,個別江段有毒物質含量超標,直接致死魚類,大量的耗氧有機物降解過度消耗江水中的溶解氧,造成魚類缺氧死亡。同時,沿江濕地也遭到破壞,導致魚類食物鏈中斷、產卵場退化或消失,魚類的自然繁殖受到破壞,種類和數量均在減少。2012~2013年對松花江下游魚類資源的調查結果顯示,采集到樣本的魚類有48種,鳊花、鰲花、吉花已成為漁獲物中的偶見種,形不成漁業(yè)產量;單船捕撈產量平均為5.97~10.48kg/(日·船),魚的種類和數量均較20世紀70年代以前明顯減少。
魚的種類和數量的減少,還直接影響到那些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鳥類的生存,魚類和鳥類資源的退化和物種多樣性的下降,是松花江下游濕地生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和完整性受損的標志,而恢復魚類和鳥類資源及其物種多樣性是該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恢復的重要體現。因此,魚類資源及其物種多樣性的恢復,是恢復松花江下游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的前提和基礎,對整個松花江流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也具有重要意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要解決現有松花江魚類資源退化、魚類物種多樣性下降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設置人工魚巢恢復松花江魚類資源的方法及其效果的評價方法。
本發(fā)明一種設置人工魚巢恢復松花江魚類資源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設置竹桿:在目標區(qū)域內的適當位置每隔1.5m插入一根長度為2.5m~3.0m的竹桿且竹桿的末端插入底泥的長度為50cm~80cm,竹桿的頂端露出水面1m~1.5m;然后在水面下20cm~30cm處,采用直徑為1mm~1.5mm的鐵絲線將竹桿串連起來;將竹桿呈直線排列,每一列編為1組,每隔5m平行設置1組,每組長度150m~200m;所述目標區(qū)域為江河水域的天然魚類產卵場;所述適當位置為距岸邊10m~50m,平均水深為0.5m~1.5m的區(qū)域;
二、設置魚巢:在適當時間設置魚巢,可分為兩種方式①將草質魚巢材料、根質魚巢材料或網質魚巢材料捆扎成束即為魚巢,然后用棉線將魚巢固定在鐵絲線上,相鄰兩個魚巢間隔20cm;②將枝質魚巢材料斜插入底泥中,與底泥上表面呈60°角,每一根枝質魚巢材料即成為1個魚巢,將魚巢沿直線相互平行斜插入底泥中且魚巢沒入水面下5cm~10cm,相鄰兩個魚巢間隔30cm,每100根編為1組,每隔10m平行設置1組;所述適當時間為天然魚類產卵盛期前1d~2d向產卵場的岸邊淺水區(qū)洄游時;所述草質魚巢為江河沿岸的蘆葦、羊草和雜草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所述根質魚巢為江河沿岸被“桃花水”沖涮過的柳樹根須和楊樹根須中的一種或兩種的混合物;所述枝質魚巢為江河沿岸的柳樹枝和楊樹枝中的一種或兩種的混合物;所述網質魚巢為江河沿岸捕撈生產中廢棄的聚乙烯網片、網線和網繩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
三、魚卵孵化:在步驟一所述的目標區(qū)域內的適當水區(qū)平行設置2~3排網箱,每一排5~10個網箱,網箱規(guī)格為5m×6m×2m,網目規(guī)格為60目/cm2,每一排相鄰的兩個網箱的間距為2m,相鄰兩排網箱的間距為5m;然后.把已附著魚卵的步驟二設置的魚巢收集起來,經藥物消毒后放入網箱集中孵化;魚卵孵化期間,每天藥物消毒1次;所述適當水區(qū)是水流平緩、平均水深1.5m~2m的背風向陽區(qū)域;
四、魚苗放流:待步驟三網箱中孵化出的魚苗,人工培育成幼魚后,再放生到江河水域中,完成設置人工魚巢恢復松花江魚類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0857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壇子肉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瑪咖保健食品及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