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夜視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08416.4 | 申請日: | 2014-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016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金寶;張艷松;朱敏;趙偉;李國華;張挺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環境特性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N7/18 | 分類號: | H04N7/18;H04N5/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66 | 代理人: | 黃啟行,林月俊 |
| 地址: | 10085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監控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視頻監控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夜視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近紅外主動夜視技術由于系統成本較低,能夠分辨目標細節,因此在安防監控領域具有較大的市場應用前景。但是,傳統的近紅外視頻監控,所采用的是峰值波段為850nm的近紅外主動光源,在進行監控時易出現紅曝,容易被監控對象發現。而如果采用峰值波段為950nm的近紅外光源,雖然隱蔽性好,但是普通的監控鏡頭都是基于可見光設計的非消色差監控鏡頭,不具備寬波段消色差能力,只能解決400nm~700nm的消色差成像,因此只能在400nm~700nm波段保持寬視場監控能力;而在大視場監控條件下時,由于焦距小,消色差能力更弱,不能得到清晰圖像,只能通過改變焦距,獲取小視場情況下的清晰圖像;例如,當采用峰值波段為950nm無紅曝大功率紅外燈作夜視光源時,如果不改變焦距,則會出現大范圍的焦平面離焦狀態,無法得到清晰圖像。
另外,傳統的移動式監控裝置,在現場架設時,都是采用螺釘固定的方式,工作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進行設備安裝,當遇到突發情況時,不能進行快速處置。此外,現有技術中的夜視監控系統中,視頻鏈路與通訊鏈路分離,導致線纜繁瑣,如果傳輸至數百米遠處,則需要使用光端機等專用設備,可靠性較低,且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夜視監控系統,從而避免了在進行監控時出現的紅曝現象,實現了隱蔽性監控;而且還可在寬視場情況下可以得到清晰的監控圖像,實現了寬視場的夜視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夜視監控系統,該系統包括:前端探測設備和后端設備;
所述前端探測設備和后端設備之間通過以太網線連接;
所述前端探測設備,用于采集視場的實時視頻信息,并將所采集的視頻信息通過所述以太網線發送給后端設備;還根據所接收的控制命令進行相對應的操作;
所述后端設備,用于顯示并處理所接收的視頻信息,并通過所述以太網線向所述前端探測設備發送控制命令;
其中,所述前端探測設備中設置有包括峰值波段為950nm的無紅曝大功率紅外燈和多波段消色差鏡頭的成像機盒。
較佳的,所述前端探測設備中還包括:與所述成像機盒連接的支架裝置;
其中,所述支架裝置包括:三角支架、云臺和轉接板;
所述轉接板的上表面為方形平面板,所述平面板上開設有多個螺孔;所述轉接板的背面設置有與所述轉接板的背面垂直的圓筒形的第一套筒;
所述云臺的頂部與所述前端探測設備中的成像機盒連接并固定,所述云臺的底部與所述轉接板的平面板的上表面通過穿過所述平面板上的螺孔的螺釘連接并固定;
所述三角支架包括三個支腳和設置在三個支腳頂部的圓筒形的第二套筒;所述轉接板的第一套筒可插入所述第二套筒中并通過一個緊固螺釘與所述第二套筒連接并固定。
較佳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側壁外表面上還設置有環形的凹槽;所述第二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有供所述緊固螺釘穿過的螺孔;所述緊固螺釘可穿過所述第二套筒上的螺孔與所述第一套筒上的凹槽抵接,將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連接并固定在一起。
較佳的,所述緊固螺釘的一端設置有扇狀把手。
較佳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徑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內徑。
較佳的,所述第一套筒與所述轉接板的平面板通過金屬焊接在一起或由同一塊金屬直接銑切而成。
較佳的,所述三角支架的支腳與所述第二套筒通過螺釘連接并固定。
較佳的,所述峰值波段為950nm的無紅曝大功率紅外燈包括:多個折疊式外置近紅外主動光源;
所述折疊式外置近紅外主動光源的峰值波段為950nm。
較佳的,所述折疊式外置近紅外主動光源設置在所述成像機盒的外殼的頂部和左右兩側,通過螺釘與所述成像機盒的外殼連接并固定;
當所述夜視監控系統處于工作狀態時,所述折疊式外置近紅外主動光源均處于展開狀態,其表面與所述成像機盒的前部面板平齊;
當所述夜視監控系統處于關閉狀態時,所述折疊式外置近紅外主動光源均可向后折疊,使得其表面與其所在的成像機盒的外表面平行。
較佳的,所述以太網線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一個網絡延長器,且兩個網絡延長器分別與前端探測設備或后端設備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環境特性研究所,未經北京環境特性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0841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樓宇可視對講系統
- 下一篇:一種混煉機刮板的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