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06034.8 | 申請日: | 2014-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932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璐 |
| 主分類號: | C09J163/02 | 分類號: | C09J163/02;C09J171/02;C09J115/00;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實木 膠粘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屬于建筑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竹木制品膠粘劑是用來將木料與木料或木料與其他物體的表面通過膠接的方式粘為一體的,這種膠粘劑是竹制品、木制品加工工業中所必須的,如膠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層壓制品、裝飾覆面板及細木工板等的生產都需要這種膠粘劑。膠粘劑的出現,不僅對節約竹木制品及簡化生產工藝具有重要作用,還可把金屬或塑料等不同性能的材料與竹木質等材料膠粘,制成各種性能的復合材料,從而發揮竹木制品的獨特功能,提供某些特殊的用途。人類使用竹木制品膠粘劑的歷史久遠,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竹木制品的需要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人們的健康、環保的意識也在提高,對竹木制品的質量問題更加的關注了。現今市場上所用的竹木制品膠粘劑基本上使用脲醛樹脂,這造成產品甲醛釋放量高的主要問題。隨著竹木制品的應用領域的擴大,對竹木制品的耐水、耐久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隨著世界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散發到空氣中的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揮發物含量,特別是甲醛的含量要求越來越嚴格。使用一種更加環保、耐水的竹木制品膠粘劑是研究、發展的方向。??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耐水性和耐久性高,成本較低、綠色環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
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雙酚環氧樹脂2.5-4.2份、聚丁二烯二醇2-4份、蔗糖油酸酯1.5-2.7份、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2.5-3.7份、月桂醇二丁基錫1.2-2.3份、二聚甘油0.5-0.8份、丁基羥基茴香醚1.2-1.8份和菊酸乙酯2.5-3.6份。
優化的,上述新型實木膠粘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雙酚環氧樹脂3.8份、聚丁二烯二醇2.4份、蔗糖油酸酯2.2份、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4份、月桂醇二丁基錫1.5份、二聚甘油0.6份、丁基羥基茴香醚1.5份和菊酸乙酯2.6份。
本發明與現有的產品相比,降低了游離甲醛,其游離甲醛小于0.11,達到E0?級,更加的環保;本發明存儲時間長,使用本發明的竹木制品有很好的耐水、防潮性,產品原料簡單易得,更加適合大批量的生產;本發明通過添加去味劑松香樹脂,增加了樹脂膠的強度和預壓效果,降低游離甲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發明為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雙酚環氧樹脂2.5份、聚丁二烯二醇2份、蔗糖油酸酯1.5份、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2.5份、月桂醇二丁基錫1.2份、二聚甘油0.5份、丁基羥基茴香醚1.2份和菊酸乙酯2.5份。
實施例2
本發明為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雙酚環氧樹脂4.2份、聚丁二烯二醇4份、蔗糖油酸酯2.7份、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7份、月桂醇二丁基錫2.3份、二聚甘油0.8份、丁基羥基茴香醚1.8份和菊酸乙酯3.6份。
實施例3
本發明為一種新型實木膠粘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雙酚環氧樹脂3.8份、聚丁二烯二醇2.4份、蔗糖油酸酯2.2份、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4份、月桂醇二丁基錫1.5份、二聚甘油0.6份、丁基羥基茴香醚1.5份和菊酸乙酯2.6份。
本發明與現有的產品相比,降低了游離甲醛,其游離甲醛小于0.11,達到E0?級,更加的環保;本發明存儲時間長,使用本發明的竹木制品有很好的耐水、防潮性,產品原料簡單易得,更加適合大批量的生產;本發明通過添加去味劑松香樹脂,增加了樹脂膠的強度和預壓效果,降低游離甲醛。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璐,未經王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060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