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配殺菌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502677.5 | 申請日: | 2014-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557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會營;劉曉嬌;吳勇;蔡朝陽;梁蕓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燕化永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47/24 | 分類號: | A01N47/24;A01P3/00;A01N43/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48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殺菌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含有吡唑醚菌酯和氟苯醚酰胺的具有增效作用的復配殺菌劑。
背景技術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為新型的低毒、高效、廣譜殺菌劑。該成分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合成中阻止電子轉移,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該成分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經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對黃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葉斑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該成分經過田間藥效實驗表明對黃瓜、香蕉安全,未見藥害發生。
氟苯醚酰胺是華中師范大學新開發的吡唑酰胺類化合物,對黃瓜、番茄、馬鈴薯常見的疫病、霜霉病有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成分新穎,無抗性。
番茄早疫病(Tomato?Early?Blight)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南等地區都有發生,其最主要特征是不論發生在果實、葉片或主莖上的病斑,都有明顯的輪紋,所以又被稱作輪紋病。一直以來,一些地區由于推廣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種,導致早疫病嚴重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環保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番茄早疫病,與現有防治藥劑相比,實現提高藥效、減少污染、降低成本的目的。具體的涉及吡唑醚菌酯和氟苯醚酰胺的復配殺菌劑。
利用上述的復配殺菌劑,配以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的助劑,以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劑型,包括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懸乳劑。
上述復配殺菌劑中,吡唑醚菌酯和氟苯醚酰胺的重量比為1:60-60:1。
上述復配殺菌劑具有以下特點:①劑型先進環保,對環境污染小;②殺菌作用強,不易產生抗藥性;③兩種成分復配,有增效作用;④有效成分先進,無抗性。
申請人首先使用這兩種成分進行了室內生測實驗,實驗方法以及結果如下:
首先分析了兩種有效成分的作用特點后,我們將生測的對象定為茄鏈格孢菌,該菌可以引起番茄的早疫病。
室內生測的試驗方法: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從各藥劑對病菌菌絲生長抑制率達10%-90%范圍內設計5個濃度,先將95%吡唑醚菌酯原藥和92%氟苯醚酰胺原藥以甲醇為溶劑配成系列濃度的藥液備用,然后將藥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并冷卻到室溫的PDA培養基中,充分搖勻后,倒入滅菌的培養皿(Φ90mm)中制成帶藥平板,每處理四次重復,以加入無菌水的處理為空白對照;用滅菌的打孔器(Φ5mm)挑取番茄早疫病菌菌餅,菌絲面朝下無菌接種于帶藥平板的中央,倒置于25℃的恒溫培養箱內培養,培養6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出各藥劑對病原菌的EC50,并按照下述公式計算毒力指數,比較不同藥劑的毒力及抑菌作用。上述生測實驗所用原藥以及試劑均從其他廠家購買。
混配制劑的聯合毒力采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方法表示:
混配制劑的理論毒力指數TTI=∑(某藥的毒力指數ATI×在混劑中該藥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數CTC大于120時為增效作用,小于80時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間時為加和作用。
室內生測實驗數據見下表:
表1?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及其不同配比對番茄早疫病共毒系數的測定結果
分析上述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當吡唑醚菌酯和氟苯醚酰胺以不同比例復配時,配方的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對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能力都有不同比例的增效作用。可見,吡唑醚菌酯和氟苯醚酰胺的復配可成為防治番茄早疫病的理想藥劑。
通過室內生測試驗,確定吡唑醚菌酯和氟苯醚酰胺兩種有效成分復配能夠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以下通過具體實例用以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絕非僅僅限于以下這些實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藥及助劑均為其他廠家購買。
配方實例如下:
實例一、36.6%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劑
實例二、15.5%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實例三、22%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懸乳劑
實例四、18%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懸浮劑
實例五、18%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懸浮劑
實例六、30%吡唑醚菌酯·氟苯醚酰胺懸浮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燕化永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燕化永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026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