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沖浪板發動機用膜片泵供油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96780.3 | 申請日: | 2014-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954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鄧六學;程中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特飛航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37/00 | 分類號: | F02M37/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劉小紅;黎志紅 | 
| 地址: | 405401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沖浪板 發動機 膜片 供油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力沖浪板或摩托艇的供油系統,尤其是一種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利于動力沖浪板或超輕型摩托艇向輕質量、小體積方向發展的動力沖浪板發動機用膜片泵供油系統。
背景技術
沖浪運動由于其驚險刺激和有效鍛煉身體備受人們的喜愛。普通的沖浪板必須借組風浪的推力才能夠使用,當無風浪或風浪較小時,沖浪板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公用。為實現在無風浪或風浪較小時也能夠盡情的沖浪,現有技術的動力沖浪板一種采用發動機作為動力,可以在海面上沖浪也可以在平靜水面上駛行;該類型的動力沖浪板一般包括船體組件、動力裝置、操縱手柄、主尾翼,船體組件為扁長橢圓形流線式中空結構,船體組件上面中部位置設有本體大蓋,動力裝置設置在船體內中空部位,船體組件的頭部設有導流罩,操縱手柄通過拉索管聯接在導流罩上,船體組件下面的尾部設有主尾翼,主尾翼的前端兩邊設有左側翼、右側翼。動力裝置采用汽油燃料,操作手柄上設有控制開關,沖浪時操作性、娛樂性強。
現有便攜動力沖浪板和超輕型摩托艇用供油系統采用自流供油方式,使得需要尺寸很大的發動機艙來安裝與發動機配套的供油系統,不利于動力沖浪板和超輕型摩托向輕質量小體積方向發展以及安全性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利于動力沖浪板或超輕型摩托艇向輕質量小體積方向發展的動力沖浪板發動機用膜片泵供油系統。
為實現本發明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力沖浪板發動機用膜片泵供油系統,包括油箱,一端與油箱內腔連通的輸油軟管組,該輸油軟管組的另外一端用于與二沖程水冷發動機的化油器的進油口連通;其中:
在油箱至二沖程水冷發動機的輸油軟管組上依次設置有過濾器、手動燃油泵和膜片燃油泵,所述膜片燃油泵上具有三個接口,所述三個接口分別是動力腔接口Ⅰ、進油接口Ⅱ和出油接口Ⅲ,進油接口Ⅱ與手動燃油泵的出口接通,出油接口Ⅲ與化油器的進油口接通,動力腔接口Ⅰ通過PU氣管與二沖程發動機曲軸箱出口接通,膜片泵的動力由二沖程發動機曲軸箱內的交變壓力提供;
在膜片燃油泵的內腔中設置有膜片,在進油接口Ⅱ和出油接口Ⅲ的內孔中分別設置有膜片燃油泵進油單向閥和膜片燃油泵出油單向閥。
由于上述結構,可以使得供油系統安裝時不比發動機位置高,能夠有效降低整個發動機系統安裝所需空間和高度,也就能夠降低動力沖浪板或超輕型摩托艇高度和體積,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利于動力沖浪板或超輕型摩托艇向輕質量小體積方向發展。
附圖說明
本發明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使膜片燃油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301、油箱;302、輸油軟管組;303、過濾器;304、手動燃油泵;305、膜片燃油泵;306、動力腔接口Ⅰ;307、進油接口Ⅱ;308、出油接口Ⅲ;309、PU氣管;310、膜片;311、膜片燃油泵進油單向閥;312、膜片燃油泵出油單向閥;313、開式油箱蓋;314、加油口;315、重力吸油球;7、二沖程水冷發動機;710、化油器;717、二沖程發動機曲軸箱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1至3,圖中的動力沖浪板發動機用膜片泵供油系統,包括油箱301,一端與油箱301內腔連通的輸油軟管組302,該輸油軟管組302的另外一端用于與二沖程水冷發動機7的化油器710的進油口連通;其中:
在油箱301至二沖程水冷發動機7的輸油軟管組302上依次設置有過濾器303、手動燃油泵304和膜片燃油泵305,所述膜片燃油泵305上具有三個接口,所述三個接口分別是動力腔接口Ⅰ306、進油接口Ⅱ307和出油接口Ⅲ308,進油接口Ⅱ307與手動燃油泵304的出口接通,出油接口Ⅲ308與化油器710的進油口接通,動力腔接口Ⅰ306通過PU氣管309與二沖程發動機曲軸箱出口717接通,膜片泵的動力由二沖程發動機曲軸箱內的交變壓力提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特飛航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特飛航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67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