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束狀棱柱四氧化三鈷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96631.7 | 申請日: | 2014-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091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章;鐘俊波;王紹華;胡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3/75 | 分類號: | B01J23/75;B01J3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韓雪;吳彥峰 |
| 地址: | 643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束狀 棱柱 氧化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催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束狀棱柱四氧化三鈷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四氧化三鈷是一種重要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在陶瓷增韌、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和光學材料等方面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應用領域取決于對材料晶粒尺寸和形貌的有效控制。因此,采取適當的方法改善其工藝條件,對Co3O4顆粒的大小、尺寸、形貌等微觀結構有目的地進行控制,使制備出的產品具有更好的性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胡啟陽等以CoCl2·6H2O和(NH4)2C2O4·H2O為原料,采用室溫固相反應首先制備出前驅體,然后在350?℃焙燒2?h,得到了平均晶粒尺寸約30?nm,而且分布均勻,無團聚現象的納米粉體。沈國柱等人以CoCl2·6H2O和H2C2O4·2H2O為原料,運用超聲沉淀法制備前驅體CoC2O4·2H2O,然后在300?℃下鍛燒前驅體制得棒狀Co3O4納米粒子。其直徑大約為100?nm,長度范圍為0.4-2.0?μm。
Dierstein等以氧氣為氣源、鈷片為原料,運用電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得納米Co3O4粉末,其粒徑大約為20?nm左右,比表面積為105.8?m2/g。結果表明:產物為純六方晶系纖鈷礦結構Co3O4,影響晶須形貌的兩個重要因素分別為體系壓力和反應溫度。當溫度為1038?℃,而壓力低于11.08?KPa時,均可獲得根部直徑為20-80?nm、針長500?nm-2?μm、形貌規整的納米針狀Co3O4晶須。
莊稼等以Co(NO3)2·6H2O和NH4HCO3為原料,采用室溫固相法先制得前驅物Co2(OH)2CO3,再將前驅物于250?℃分解3?h得到平均晶粒尺寸為13?nm的Co3O4粉體。Baydi等采用Co(NO3)2和Na2CO3為原料,用Sol-Gel法制備Co3O4。首先將反應生成的CoCO3溶解于丙酸溶液中,加熱生成(CH3CH2COO)2Co溶膠,再加熱轉化成凝膠。加入液氨后,生成固態(CH3CH2COO)2Co,再經過260?℃熱處理,可獲得尖晶石型Co3O4。
郭林等用微乳液法制備了表面經硬脂酸修飾的鈷氧化物納米微粒,制得的納米微粒呈球狀,粒度隨熱處理溫度升高而增大。他們研究了鈷氧化物納米催化劑對N2O的催化分解活性,實驗結果表明,在350?℃焙燒制得的Co3O4納米粒子對N2O的催化分解有較好的催化活性,400?℃熱處理得到的樣品對N2O催化性能略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理工學院,未經四川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66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網絡型垂直升降與平移一體式作物成像系統
- 下一篇:物聯網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