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戶管道自動跟蹤的無負壓高效節電供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94887.4 | 申請日: | 2014-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677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汪雄海;那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華孚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D16/20 | 分類號: | G05D16/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啟旺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 管道 自動 跟蹤 無負壓 高效 節電 供水 裝置 | ||
1.一種用戶管道自動跟蹤的無負壓高效節電供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體罐(1)、氣控閥(2)、用戶供水管路(3)、水箱(4)、調速加壓機泵、變頻器、第一壓力傳感器(5)、第二壓力傳感器(6)、第三壓力傳感器(7)和第四壓力傳感器(8);其中,所述氣控閥(2)置于氣體罐(1)底端,與氣體罐(1)緊密銜接;用戶供水管路(3)的頂端與氣控閥(2)連接,底端與水箱(4)連接;調速加壓機泵置于水箱(4)內,與變頻器電連接;第一壓力傳感器(5)和第二壓力傳感器(6)置于用戶供水管路(3)的下端近水箱(4)處,第三壓力傳感器(7)置于水箱(4)內;第四壓力傳感器(8)置于用戶供水管路(3)的上端;第一壓力傳感器(5)的量程小于第二壓力傳感器(6)的量程;第一壓力傳感器(5)、第二壓力傳感器(6)和第三壓力傳感器(7)通過供水控制電路與變頻器相連;氣控閥(2)設有泄氣通道(9)和逆止通道(10),泄氣通道(9)上設有一電磁閥(11),所述電磁閥(11)的一端通過氣控電路與第四壓力傳感器(8)相連,另一端接電源負極;逆止通道(10)的上端設有一逆止口(12);
所述供水控制電路包括電阻R1-R5,繼電器KM1、KM2,運算放大器A1,三極管TV1、TV2,穩壓二極管WD1,二極管D1、D2;第三壓力傳感器(7)的一端和電阻R1的一端相接,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2及運算放大器A1的輸入口,運算放大器A1的另一輸入口與第三壓力傳感器(7)的另一端相連后接地,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和電阻R3、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閉觸點及穩壓二極管WD1的負極相接,電阻R3的另一端和運算放大器A1的輸出口相接,電阻R4的一端和繼電器KM2的第二常閉觸點相連,電阻R4的另一端和三極管TV1的基極相連,三極管TV1的發射極和繼電器KM1線圈的一端及二極管D1的負極相連,繼電器KM1線圈的另一端和二極管D1的正極相連后接地;第一壓力傳感器(5)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閉觸點,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閉觸點連接繼電器KM1的第一常開觸點,繼電器KM1的第一常開觸點和變頻器VVVF的控制信號輸入端相接;第一壓力傳感器(5)的另一端和變頻器VVVF的控制信號另一輸入口相接;穩壓二極管WD1的正極與電阻R5的一端相接,電阻R5的另一端和三極管TV2的基極相連,三極管TV2的發射極和繼電器KM2線圈的一端及二極管D2的負極相接,繼電器KM2線圈的另一端和二極管正極相連后接地;第二壓力傳感器(6)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繼電器KM1的第一常閉觸點,繼電器KM1的第一常閉觸點連接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開觸點,繼電器KM2的第一常開觸點和變頻器VVVF的控制信號輸入端相接,第二壓力傳感器(6)的另一端和變頻器VVVF的控制信號另一輸入口相接;
所述氣控電路包括電阻R6-R9,繼電器KM,三極管TV,運算放大器A2,二極管D3;第四壓力傳感器(8)的一端接地,其信號輸出端和電阻R6的一端相接,電阻R6的另一端和電阻R7及運算放大器A2輸入口相接,運算放大器A2的另一輸入口接地,運算放大器A2的輸出口和電阻R8的一端相接,電阻R8的另一端與電阻R7相連后連接電阻R9的一端,電阻R9的另一端接入三極管TV的基極,三極管TV的發射極和繼電器KM線圈的一端及二極管D3負極相接,繼電器KM線圈的另一端和二極管正極相接后接地;繼電器KM的第一常開觸點和氣控閥(2)的電磁閥(11)線圈的一端相連,繼電器KM的第一常開觸點接24伏電源正極,電磁閥(11)線圈的另一端接電源負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華孚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華孚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488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