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表面官能團極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491072.0 | 申請日: | 2014-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61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繼慧;孫飛;朱玉雯;劉冬冬;吳少華;秦裕琨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1/10 | 分類號: | C01B31/1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靜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表面 官能團 極性 定向 分布 活性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活性焦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采用活性焦的干法煙氣脫硫技術具備污染物SO2深度脫除、可資源化利用、水資源消耗少、吸收劑可循環(huán)利用等優(yōu)點,具有優(yōu)越的發(fā)展前景。活性焦脫硫過程是利用其發(fā)達的孔隙結構及表面官能團將煙氣中SO2、O2、H2O等目標氣體吸附、催化,使氣相中的SO2轉化為H2SO4,以液相賦存于活性焦孔隙中,再經(jīng)H2SO4回收過程實現(xiàn)資源化利用及吸附劑再生。
現(xiàn)有活性焦煙氣脫硫技術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對賦存H2SO4的活性焦進行脫附再生,這是涉及硫資源回收和吸附劑循環(huán)利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研究表明,SO2的吸附、氧化過程在微孔(<2nm)中進行,且具有吡喃酮或類吡喃酮結構的堿性含氧官能團能極大地促進SO2的吸附;H2SO4的遷移和蓄積發(fā)生在中孔(2~50nm)、大孔(>50nm)內,且中孔及大孔表面羧基、酚羥基等極性官能團是H2O的吸附中心,在“極性吸引”作用下強化H2SO4從微孔遷移出來。由此可得,活性焦在脫硫過程中,其內部存在著SO2→H2SO4的分級賦存現(xiàn)象,即SO2吸附轉化發(fā)生在微孔內,而副產(chǎn)物H2SO4賦存在中孔、大孔內。若在活性焦制備過程中有效控制孔隙結構及其表面官能團分布,則能夠強化脫硫過程SO2→H2SO4反應及H2SO4遷移,有利于引導副產(chǎn)物H2SO4從孔結構中直接解吸出來,降低活性焦再生過程的能耗。
在本領域現(xiàn)階段研究中,制備脫硫活性焦的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現(xiàn)有活性焦通常采用氣體活化法制備,在活化過程中,氣體內擴散控制、氣體與碳質間的反應控制往往同時發(fā)生作用,使得活性焦內部中孔很大程度上以擴寬微孔、燒穿孔壁的方式生成,微孔結構(特別是極微孔結構)遭到破壞。
(2)氣體活化過程中,生成堿性含氧官能團數(shù)量與極微孔(<0.7nm)比表面積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極微孔結構擴寬、破壞,使得表面堿性官能團數(shù)量隨之顯著降低。
(3)氣體活化溫度一般高于700℃,極性含氧官能團由于熱穩(wěn)定性差,在高溫條件下分解重組為吡喃酮類堿性官能團,活性焦中孔及大孔表面的極性官能團數(shù)量極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現(xiàn)有氣體活化法制備活性焦過程中,微孔破壞導致堿性官能團數(shù)量降低,以及中孔及大孔表面極性官能團數(shù)量極低的問題,而提供表面官能團極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表面官能團極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制備方法按下列步驟實現(xiàn):
一、將弱粘結性煤破碎后進行篩分,得到煤粒;
二、在空氣流通的條件下,將步驟一得到的煤粒升溫至180℃~280℃,停留4h~10h進行空氣預氧化處理,得到預氧化處理后的煤粒;
三、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將步驟二得到的預氧化處理后的煤粒以8℃/min~1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00℃~800℃,停留時間為0.5h~2h,得到炭化料;
四、對步驟三得到的炭化料進行活化,首先采用水蒸氣和O2組成的混合氣體作為活化劑,在700℃~850℃進行活化,活化至燒失率達到25%~35%得到初期活化的活性焦;
五、對步驟四得到的初期活化的活性焦,采用CO2作為活化劑,在800℃~900℃進行活化,活化至燒失率達到50%~60%得到活性焦;
六、將步驟五得到的活性焦降溫至200℃~300℃,在空氣流通的條件下,停留2h~4h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得到表面官能團極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
其中步驟四所述的混合氣體中O2的體積百分數(shù)為0~3%。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未經(jīng)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10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環(huán)保型雨傘
- 下一篇:一種快速換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