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藿香油抗卵巢癌新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83348.0 | 申請日: | 2014-09-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7401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0 |
| 發明(設計)人: | 彭成;蔡劍;萬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532 | 分類號: | A61K36/532;A23L33/115;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峽,杜朗宇 |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藿香 卵巢癌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藿香油的新用途,特別涉及藿香油在制備抗卵巢癌保健食品、食品、藥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卵巢惡性腫瘤(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而列居第三位。由于卵巢的胚胎發育、組織解剖及內分泌功能較復雜,早期癥狀不典型,術前鑒別卵巢腫瘤的組織類型及良惡性相當困難。卵巢惡性腫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見,其次是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卵巢上皮癌患者手術中發現腫瘤局限于卵巢的僅占30%,大多數已擴散到子宮,雙側附件,大網膜及盆腔各器官,所以在早期診斷上是一大難題。卵巢上皮癌(即上皮性卵巢癌)死亡率卻占各類婦科腫瘤的首位,對婦女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目前卵巢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以手術治療聯合化療,副作用明顯。因此,尋找一種高效、安全、副作用少的抗腫瘤藥物的研究勢在必行。
我國的中藥資源極為豐富,應用歷史悠久,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很多資料和經驗。中藥防治腫瘤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小、費用少等優勢,長期被廣大臨床工作者所沿用。一些中藥可阻斷或抑制腫瘤細胞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使癌細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干擾腫瘤細胞能量代謝或具有直接抑殺癌細胞作用。如冬凌草、重樓、三七、山豆根、天南星、天門冬、百合、莪術、瓜蔞、薏苡仁、龍葵、郁金、女貞子等。一些中藥可通過影響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達、誘生和促使機體細胞產生細胞因子等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如黃芪、當歸、枸杞子等可通過誘導白細胞介素-2(IL-2)、干擾素等細胞因子,誘導LAK細胞凋亡或增加TNF誘導凋亡的能力。另外,銀杏外種皮多糖、白藜蘆醇、苦參堿、天花粉蛋白、靈芝醇提取物、人參皂苷、當歸的丙酮提取物均有調控凋亡基因bcl-2和抑凋亡基因Bax表達的作用,從而實現對腫瘤細胞凋亡的調節,達到抑制腫瘤作用。黃芪、人參、黨參、麥冬、白術、甘草、女貞子、枸杞子、生地、當歸等能改善或恢復腫瘤患者紊亂的T細胞免疫功能狀態,升高CD3+、CD4+以及CD4+/CD8+比值。還有不少中藥可以提高機體應激能力,減輕化療、放療毒副作用,如黃精、黃芪、雞血藤、地龍、五味子、何首烏、薏苡仁、仙茅、淫羊藿、天冬、麥冬、天花粉、石斛、石韋等。因此中藥抗腫瘤有著潛在優勢和廣闊的前景。
廣藿香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刺蕊草本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又名枝香,原產菲律賓等熱帶亞洲,現廣泛分布在中國、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巴西、巴拉圭和俄羅斯等。目前廣蕾香在廣東的廣州、肇慶、湛江以及海南、廣西、四川等省(區)均有栽培,是“十大南藥”之一,其藥材商品按產地不同分為牌香(廣州產)、枝香(肇慶產)、湛香(湛江產)和南香(海南產)4種。其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以全草入藥,具有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外感風寒。廣藿香的揮發油具有抗炎、鎮痛和抗菌活性。
藿香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的干燥地上部分,含有揮發油,功效同廣藿香。現代藥理表明,廣藿香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鎮痛等作用,是藿香正氣水、抗病毒口服液等治療流感、感冒常用中成藥的主要成分,但其藥效物質基礎尚不明確且未見有其體內抗流感病毒作用報道。藿香的揮發油具有抗菌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藿香油的新用途,以及以藿香油為活性成分的保健食品、食品、藥品。
本發明具體是提供了藿香油在制備預防、治療或輔助治療卵巢癌的保健食品、食品、藥品中的用途中的用途。
進一步地,所述卵巢癌為上皮性卵巢癌。
其中,所述的藿香油來源于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提取的揮發油。
進一步地,所述源于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揮發油,百秋李醇含量不低于26%w/w。
更進一步地,所述源于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揮發油,百秋李醇含量為26~40%w/w。
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廣藿香揮發油中,白秋李醇含量約為40%/w/w。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未經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833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