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用于緩傾巖層塊狀巖體隧道的輕型支護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457511.6 | 申請日: | 2014-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3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仇文革;章慧健;潘建平;黃黆;李順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21/00 | 分類號: | 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張澎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巖層 塊狀 隧道 輕型 支護 方法 | ||
1.適用于緩傾巖層塊狀巖體隧道的輕型支護方法,通過設置徑向錨桿和超前錨桿,并將兩者與W鋼帶連接共同組成輕型支護系統,把散體的圍巖組織起來,形成承載拱,充分發揮圍巖的潛在承載能力,具體包含如下的處理步驟:
1)在前續超前錨桿的支護下,開挖隧道,架設W鋼帶;所述W鋼帶具有開孔,方便與徑向錨桿和超前錨桿連接;
2)施作徑向錨桿,并將錨桿與W鋼帶連接;
3)施作超前錨桿,并將錨桿與W鋼帶連接;
4)循環執行1)至3)步,直至施工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適用于緩傾巖層塊狀巖體隧道的輕型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鋼帶布置間距以不出現落石為準,宜控制在0.6m~1.2m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適用于緩傾巖層塊狀巖體隧道的輕型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徑向錨桿與W鋼帶連接,縱向間距與W鋼帶同步;環向間距宜為0.6m~1.2m,布置在拱部120°范圍;錨桿長度無需到達穩定巖層,只需將若干巖塊串接以來即可,以3m~5m為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適用于緩傾巖層塊狀巖體隧道的輕型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錨桿與W鋼帶連接,環向布置與徑向錨桿同步;縱向考慮1m~2m的搭接長度;長度與現場風鉆機具能力匹配,以5m~6m為宜。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適用于緩傾巖層塊狀巖體隧道的輕型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輕型支護作業段開始的第一塊W鋼帶處,所述第3)步施作超前錨桿時,超前錨桿尾部連接于洞口段(10)結束的最后一榀鋼架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5751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