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55983.8 | 申請日: | 2014-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61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新妙;謝梓峰;楊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衛平智業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符彥慈;董琪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鹽高 有機物 廢水 排放 方法 | ||
1.一種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步驟:
(1)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高鹽高有機物廢水進入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進行過濾處理,經過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分離后,得到的膜生物反應器產水進入步驟(2)進行處理,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定期排泥;
(2)納濾:所述膜生物反應器產水進入納濾單元進行納濾過濾處理,得到納濾產水和納濾濃水,所述納濾產水進入步驟(3)進行處理;
(3)高效反滲透:所述納濾產水進行調堿處理,之后進入高效反滲透單元進一步濃縮分離,得到高效反滲透產水和高效反滲透濃水;
(4)膜蒸餾:所述高效反滲透濃水進行調酸處理,之后進入膜蒸餾單元進行深度濃縮處理,得到膜蒸餾產水和膜蒸餾濃水;
(5)蒸發結晶:所述膜蒸餾濃水進入蒸發結晶單元進行蒸發結晶處理,得到鹽類晶體和蒸發結晶的產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得到的所述納濾濃水中加入鹽類將鈣離子沉淀下來,固體集中干化處置,上清液返回到步驟(1)中的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和所述高鹽高有機物廢水混合后進行循環處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的膜組件采用外壓式、浸沒式中空纖維簾式膜組件或板框式膜組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的膜組件的膜材料為聚砜、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膜孔徑范圍為0.1~0.4μ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的膜池底部設曝氣系統,采用空氣壓縮機產生壓縮空氣,氣水體積比為15:1~30:1。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系統為曝氣管或曝氣盤。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的運行壓力為-0.06~-0.03MPa。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單元的混合液污泥濃度為6000~10000mg/L,水力停留時間為6~10h。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的所述納濾單元中,納濾膜組件采用卷式膜組件,納濾膜材料為聚酰胺或磺化聚醚砜。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納濾單元的操作條件為:料液側操作壓力0.3~0.8MPa。
11.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納濾濃水中加入的鹽類為硫酸鈉、碳酸鈉或兩者的混合物,其投加量需滿足Ca2+:鹽類的摩爾比為1:1。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所述調堿處理是用氫氧化鈉將所述納濾產水的pH調節到9~11。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所述高效反滲透單元的操作條件為:進料液側廢水pH9~11,進料液側操作壓力2~5MPa。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高效反滲透單元中,高效反滲透的膜組件形式為卷式膜組件,膜材料為聚酰胺。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高效反滲透單元的高效反滲透的膜組件為一組,或多組串聯,或多組并聯。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的零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調酸處理是用鹽酸將所述高效反滲透濃水的pH調節到7~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5598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