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藻養殖和工業廢氣脫硝的聯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54328.0 | 申請日: | 2014-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8560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榮峻峰;王強;程琳;陳輝;周旭華;何晨柳;黃緒耕;紀洪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12 | 分類號: | C12N1/12;B01D53/78;B01D53/56;C12R1/8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養殖 工業 廢氣 聯合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養殖微藻與工業廢氣脫硝的聯合方法,包括:異養培養微藻的步驟;從收獲的藻液中分離出微藻以得到微藻和堿性殘液的步驟;利用該堿性殘液吸收工業廢氣中的NOx或者中和固定NOx后的酸液,并隨后用其為養殖微藻提供氮源的步驟。本發明利用工業廢氣中的NOx來為養殖微藻提供氮源,在減排污染物的同時,獲得了有價值的微藻生物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藻養殖和廢氣脫硝的聯合方法。
背景技術
能源與環境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一方面,支撐人類現代文明的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開發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加工和使用化石能源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廢氣與污水的排放問題,已經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這些問題需要有統籌協調的解決方案。
微藻是種類繁多且分布極其廣泛的水生低等植物。它們通過高效的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脂肪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化學能,被譽為“陽光驅動的活化工廠”。利用微藻生產生物能源和化學品有望同時達到“替代化石能源、凈化廢氣與污水”的雙重目的。
工業廢氣中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其不僅會產生光化學煙霧和酸雨,還會導致嚴重的溫室效應,是大氣霧霾的主要誘因,因此工業廢氣的脫硝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催化還原法(SCR)與非催化還原法(SNCR)是目前常用的廢氣脫硝方法,這兩種方法均將NOx還原成低價值的氮氣,沒有達到資源化利用NOx的目的。堿液吸收法的工藝流程和設備相對簡單,并且可以將NOx轉化成有用的亞硝酸鹽和/或硝酸鹽,但該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堿液濃度不能太高,否則會在吸收NOx過程中出現結晶,造成吸收塔的堵塞,而在低堿濃度下,必然會增加提取硝鹽的能耗。硝酸吸收法是另一類已工業應用的廢氣脫硝方法,該方法用硝酸水溶液吸收NOx,可以獲得更多的硝酸。硝酸吸收法更適合硝酸制造企業,對于其他企業而言,硝酸的存儲以及吸收工藝的經濟性存在問題。
氮是微藻生長過程中消耗最快、最易缺乏的營養元素之一。大量消耗的氮肥對養殖微藻而言是昂貴的,如果能將養殖微藻與工業廢氣脫硝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利用NOx為微藻生長提供氮肥,從而降低養殖微藻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凈化廢氣、減少NOx的排放,產生更大環境效益。已有一些文獻公開了“將工業廢氣直接通入微藻養殖器進行脫硝的方法”,然而這些方法均存在以下難以解決的問題:①利用微藻進行工業廢氣脫硝必須解決限制其商業化的一些問題,比如養殖微藻需要光照和溫暖的氣候條件,而天氣變化必然導致微藻脫硝效率的變化,“直接通入工業廢氣”將難以匹配廢氣排放工況與微藻養殖工況,造成兩段工藝互相影響,無法滿足實際生產的減排要求;②一氧化氮(NO)是NOx的主要成分,而NO在水中的溶解度極低,因此“直接通入工業廢氣”無法解決NOx中大量NO不溶于水而難以吸收的問題。
通常,光能自養的效率小于30g.m-2.d-1,室外大規模培養的效率一般低于10g.m-2.d-1,以這樣的效率進行工業廢氣脫硝會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微藻的養殖效率。另外,僅采用自養培養,在光照不足時將無法操作,因此還有必要減少整體過程對光照的依賴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藻養殖和工業廢氣脫硝的聯合方法。
一種微藻養殖和工業廢氣脫硝的聯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異養培養微藻的步驟;依靠微藻在光照下代謝使本步驟結束時的藻液呈堿性;
(2)從步驟(1)收獲的藻液中分離出微藻以得到微藻和堿性殘液的步驟;
和
(3)下述的步驟(A)、步驟(B)之一或二者的組合;
(A)用步驟(2)得到的堿性殘液吸收工業廢氣中的NOx,用吸收NOx后的溶液為步驟(1)的養殖微藻過程提供氮源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543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