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震數據的明暗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45408.X | 申請日: | 2014-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990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魯才;柳葉;胡光岷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震 數據 明暗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三維數據場可視化領域,涉及體繪制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地震數據的明暗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日趨成熟,體繪制技術作為三維數據場可視化領域最重要、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一項技術。體繪制的光照是體繪制研究中的重點內容。光照明計算對于繪制場景的表現效果非常重要,場景效果表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光照模型的準確應用。1975年,phong提出了一個用來計算表面鏡面反射光亮度的經驗模型,即phong模型,自phong光照模型1988年首次應用在體繪制以來,其廣泛使用于各種可視化工具。
近十幾年許多研究者對模型進行了改進。1977年Blinn對phong光照模型的反射光計算加以改進,使得計算復雜性得以相對降低。1982年Cook和Torrance提出了一個基于物理光學的表面反射模型叫cook-Torrance模型,使得模型中反射光的位置和分布與實際情況非常接近,因而用它繪制的圖形具有很好的質感,但Cook-Torrance模型不與周圍物體建立聯系,對漫反射處理不足。2001年,Kniss等提出半角切片,這種基于切片的方法為每個切片進行二次渲染,一次從觀察者的角度一次從光源方向,該系統允許每個體素上到達該體素的光強有衰減,實現了高效率陰影效果。很多模型在實現上受限于CPU和GPU的處理能力,雖然提高了效果但是并不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隨著GPU計算能力的提高,2010年Yunpeng?Zou在phong模型基礎上改進反射模型并將其應用在醫學圖像可視化上,改進后的模型可以滿足實時渲染的要求。2011年Michael?Breuβ在phong模型的基礎上探討了鏡面反射模型對圖形真實感的貢獻。2011年Florian?Lindemann和Timo?Ropinski對近幾年出現的光照模型——phong模型,半角切片方法和全局光照模型進行了總結,通過對模型原理、圖像質量、時間消耗等進行對比從而找出模型之間演變的聯系,為全新的可視化光照模型的提出創造了可能性。2013年Shaohao?Wang將phong模型應用到3D卡通渲染,在生成一個卡通外觀的基礎上,改進的卡通渲染照明模型實現了一個獨特的效果。
在地震數據處理中,研究人員經常會遇到大量的3D空間離散體數據。與其他領域的數據相比,地震數據具有數據量大和數據離散度高的特點,三維地質勘探數據經常高達幾十GB到幾百GB,內部結構包含砂體、河道等,數據不連續,體素與體素間關聯性小。當人們直接使用現有光照模型時,往往不能凸顯數據中有用的信息,效果不明顯且針對性不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三維地震數據顯示成像差的問題而提出一種地震數據的明暗處理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震數據的明暗處理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1.對地震數據進行預處理;
S2.輸入場景;
S3.基于GPU進行插值計算,得到下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454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反射轉換橫波的偏振特性預測地下裂縫的方法
- 下一篇:低頻檢波器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