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充電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36273.0 | 申請日: | 2014-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77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迪迪;林基明;羅曉曙;王俊義;唐超塵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楊立 |
| 地址: | 541004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充電 控制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充電控制器,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智能充電控制器控制充電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居民家用電器的增加,對電力需求度越來越高,特別反映在居民用電的方面。用戶對電量的需求因時間段不同負載也相應變化,而用電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給電網帶來很大的壓力,電力部門愿意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給避開負載高峰時段的用戶,達到居民分時段進行用電的目的,從而緩解電網用電高峰期的壓力;如在深夜或凌晨為用電低谷時段,這個時段人們處于睡眠的時間段,從而需要提供一種智能化的裝置代理人們對該時段的電量進行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充電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不僅能控制目標充電設備進行快速充電,還能在客戶指定的時間范圍內,自動篩選并計算出能完成整個充電任務的各個預充電時段,控制目標充電設備在各個預充電時間內進行充電,達到緩解電網用電高峰期壓力的目的。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智能充電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體,所述控制器本體的內部設有依次連接的選擇模塊、設置模塊、讀取導入模塊、數據處理單元、配置單元和充電控制模塊,所述讀取導入模塊上還連接有時鐘模塊;
所述選擇模塊,用于提供充電方式,包括快速充電方式和智能充電方式;
所述設置模塊,用于供用戶設置完成充電的最遲的時間Tdl;
所述時鐘模塊,用于提供當前時間Tcur;
所述讀取導入模塊,用于讀取用戶設置的時間Tdl、目標充電設備當前電量Ncur的值以及當前時間Tcur,并通過數據接口導入數據信息,包括用電量信息表、額定充電速度S和目標充電器最大電量存儲值Nmax,一并發送至所述數據處理單元中;
所述數據處理單元,用于保存所述讀取導入模塊發送來的數據;處理用電量信息表,將用電量信息表中的各個時間段和各個時間段對應的用電量數值一一保存;并計算出用戶設置完成充電的時間長度值T以及目標充電設備以快速充電方式將電量充滿所需的充電時間T’;并將T與T’進行比較,并根據T與T’的大小判斷是否滿足智能充電方式的條件;
所述配置單元,根據所述數據處理單元保存的用電量信息表,篩選出Tcur~Tdl范圍內最小的用電量數值所對應的時間段,作為預充電時間段,并計算出使目標充電器充滿所需的各個預充電時間段,并一一保存各個預充電時間段;
所述充電控制模塊,用于控制目標充電設備進行快速充電或智能充電,如果以快速充電的形式充電,則控制目標充電設備直接進行快速充電;如果以智能充電的形式充電,則從配置單元中提取使目標充電設備充滿所需的各個預充電時間段,并按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再控制目標充電設備依次在各個預充電時間段內進行充電。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數據處理單元包括數據處理保存模塊、計算模塊和判斷模塊;
所述數據處理保存模塊,用于處理并保存所述讀取導入模塊發送來的數據,從用電量信息表中,找出各個時間段所對應的用電量數值,并將各個時間段和各個時間段對應的用電量數值進行存儲;
所述計算模塊,用于利用公式Ns=Nmax-Ncur計算出目標充電設備需充電的電量值Ns,并利用公式T=Tdl-Tcur計算出用戶設置完成充電的時間長度值T,再利用公式T’=Ns/S計算出對目標充電設備以快速充電方式將電量充滿所需的充電時間T’;若用戶設置的Tdl為第二天的時間n點,則Tdl為n+24x1,若用戶設置的Tdl為第三天的時間n點,則Tdl為n+24x2,以此類推。
所述判斷模塊,將T與T’進行比較,如果T大于T’,則滿足智能充電方式的條件,否則,不滿足智能充電方式的條件,則以快速充電方式進行充電。
進一步,所述配置單元包括提取模塊、充電時間段篩選模塊、篩選控制模塊和保存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師范大學,未經廣西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3627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