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鵝掌風的中藥洗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34813.1 | 申請日: | 2014-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252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孟鈞 | 申請(專利權)人: | 孟鈞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9 | 分類號: | A61K36/8969;A61P17/00;A61P31/10;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專利商標事務所 34113 | 代理人: | 朱恒蘭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鵝掌風 中藥 洗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就是一種治療鵝掌風的中藥洗劑。
背景技術:
??鵝掌風也叫手癬,鵝掌風的發病多為單側手部起病,發病時先從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初期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逐漸增加后,水皰便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在手上,主要體現為瘙癢;水皰干后脫屑并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皮膚損害,邊緣較清楚,病程多為慢性,可持續多年,直到全部手掌并傳播至手??背和指甲上,嚴重的甚至傳播至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患病機理是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膚癬菌外,還與長期搔抓、洗燙,肥皂、洗滌劑、各種化學物品和溶劑刺激以及不當治療有關;皮損表現為紅斑、水皰、鱗屑和角化增厚,經過真菌學檢查陽性??即可確診;人們在患上鵝掌風后不僅非常不適,而且嚴重影響社交的,患者心理壓力和病痛壓力較大。
??目前,國內外治療鵝掌風的藥物較多,有西藥也有中藥,但是存在藥物價格高、治療費用大、效果不夠理想、治愈后易復發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對于鵝掌風的治療具有療效明顯、制備簡單、使用方便,且治療費用低廉、無毒副作用的中藥洗劑。
本發明提供一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鵝掌風的中藥洗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黃精15-30份,黃柏15-30份,花椒15-30份,藿香葉15-30份,大黃15-30份,白礬15-30份,排錢草15-30份,飛揚草20-40份。
配方優選為:
??黃精20份,黃柏20份,花椒20份,藿香葉20份,大黃20份,白礬20份,排錢草20份,飛揚草30份。
制備方法:
按上述配方中的重量配比取黃精、黃柏、大黃煎煮數次后濾液備用,提取花椒的揮發油后備用,將藿香葉、排錢草、飛揚草初步粉碎后,放入90%的乙醇浸泡每2-4小時晃動乘裝器皿一次,以便原料碎片能長時間懸浮在乙醇溶液中,待浸泡36小時后,濾渣回收乙醇后,將所得、煎煮液、揮發油合并,而后在其中加入白礬粉末,攪拌溶解后,濃縮為原體積的50%后加入相同重量醋攪拌后,每100ML一袋獨立包裝。
使用方法:
每日使用3次,每次使用一次,將藥液與溫水混合按1:4的比例混合后,將患處浸泡在其中15-30分鐘,連續使用1周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治療期間病人應當保證睡眠充足,特別是冬季要對患病部位保暖,少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態平穩。
組成本發明的各中藥原料的詳細說明如下:
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等癥。本品具有顯著的抑菌效果和抑制皰疹病毒的作用。此外,本品還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等功效。常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癥。黃柏煎劑或浸劑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此外,本品還具有降壓、促進胰腺分泌、保護血小板等作用。
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等功效。常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等癥。本品揮發油11種皮膚癬菌和4種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其中羊毛樣小孢子菌和紅色毛癬菌最敏感。
藿香葉: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等功效。常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等癥。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等功效。常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等癥。本品具有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促進膽汁等消化液分泌、降低血清高膽固醇以及譜廣抗菌等作用。
白礬:味酸澀、性寒、有毒。歸肺、脾、肝、大腸、膀胱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用止血,止瀉,化痰等功效。常用于中風;癲癇;喉痹;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等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孟鈞,未經孟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348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