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29141.5 | 申請日: | 2014-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257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崔云喆;韓鎮宇;李煥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F17/00 | 分類號: | H01F17/00;H01F27/28;H01F27/30;H01F41/00;H01F4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銘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金光軍,劉奕晴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14年6月2日在韓國知識產權局提交的申請號為10-2014-0066923的優先權,其公開的內容作為參考結合于此。
背景技術
本發明涉及電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電感器是重要的無源元件,電感器和電阻器以及電容器組成的電子線路用于各種各樣的系統和部件,例如低噪音放大器、混頻器、壓控振蕩器、匹配線圈等。
上述電感器根據其結構可以分為如線繞電感器、積層電感器、薄電感器或者其他形式的電感器。
線繞電感器一般通過圍繞鐵氧體磁芯纏繞線圈或類似方式而形成。
在上述線繞電感器中,由于線圈部之間可能會產生寄生電容,為了獲得高度的電感,線圈的匝數需要增加,但是在增加線圈匝數的情況下,高頻特性可能會惡化。
積層電感器可以通過堆棧多個陶瓷片形成。
上述積層電感器可以具有這樣的結構,該結構中線圈形的金屬模形成在該結構中的每個陶瓷片上,并且所述金屬模可以為單導電連接,通過每個陶瓷片內提供的多個導電通道相互順序地連接。
積層電感器由于具有上述結構而適合于大批量生產,并且與線繞電感器相比,積層電感器可以具有極好的高頻特性。
然而,在積層電感器中,由于構成金屬模的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值很低,并且在制造緊湊型積層電感器的情況下,堆棧金屬模的數量可能受到限制,同時直流電(DC)偏壓特性可能減小,以致不能獲得足夠量的電流。
薄電感器可以通過在線圈支承層上形成薄膜形的傳導線圈而制造。
上述薄電感器可以使用比積層電感器的飽和磁化強度值高的材料,并且在制造緊湊型薄電感器的情況下,在其高度上沒有限制,并且可以容易地形成內部電路圖案。因此,最近,對薄電感器的研究已經積極地進行。
特別地,隨著顯示器屏幕的尺寸根據諸如智能手機、個人平板電腦(PCs)等便攜設備的高性能的實現而增大,加速處理器(APU)的速度可能增加,同時由于多核處理器或者諸如此類器件的使用導致功耗可能增加。因此,在薄電感器主要使用在DC-DC轉換器、噪音濾波器或者類似器件的情況下,需要能夠實現高電感和低直流電阻的薄電感器。
此外,隨著信息技術(IT)的發展,各種電子設備的微型化和變薄有所進步,因此用于上述的電子設備中的薄電感器也需要微型化和變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能夠增強電感器性能的方法,該方法減小線圈襯墊部的尺寸,同時減小用于形成通過電極的孔的尺寸,以增大在線圈內部形成的核心的面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電感器可以包括:支承件,該支承件包括樹脂層以及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的厚度大于所述樹脂層的厚度,并且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分別設置在所述樹脂層的兩個表面上;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該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上,并且在各自彼此面對的一端形成有比其他部分寬度增加的第一襯墊部和第二襯墊部;通過電極,該通過電極形成在所述支承件內,以垂直地穿過所述支承件,從而將所述第一線圈的所述襯墊部和第二線圈的所述襯墊部彼此連接;以及主體,該主體中嵌入有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分別具有形成在與所述第一襯墊部和第二襯墊部對應的位置的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
所述電感器還可以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主體上的第一外電極和第二外電極,以連接于所述第一線圈的引導部和所述第二線圈的引導部。
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可以為螺旋狀。
所述電感器還可以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承件的兩個表面上的絕緣層,以覆蓋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
所述電感器還可以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上的第一鍍層和第二鍍層。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在樹脂層的兩個表面上分別設置厚度大于所述樹脂層厚度的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從而制備支承件;在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彼此面對的位置上分別形成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形成通過電極,以穿過所述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之間的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上分別形成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從而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各自的一端分別形成有填充所述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的第一襯墊部和第二襯墊部,以連接于所述通過電極的兩個暴露的端部并且具有比其他部分增加的寬度;以及形成主體,以使所述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嵌入所述主體中。
所述制造方法還可以包括分別在所述主體上形成第一外電極和第二外電極,以連接所述第一線圈的引導部和所述第二線圈的引導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電機株式會社,未經三星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291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油浸式變壓器凈油裝置
- 下一篇:一種磁隙通道通過式退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