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元復混肥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429123.7 | 申請日: | 2014-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114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戴申洋;程日初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興隆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 地址: | 238074***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元 肥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資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適用于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類作物的三元復混肥料。
背景技術
復混肥料是由化學方法或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營養元素氮、磷、鉀中任何兩種或三種的化肥。其作用是滿足不同生產條件下農業需要的多種養分的綜合需要和平衡。隨著土壤肥料學和農業施肥技術的發展,農業已走向科學施肥。科學施肥須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和性質、肥力水平、作物種類和氣候條件等因素決定施肥品種和數量,這樣就可以避免土壤中過量施用或短缺一種或幾種營養元素而造成浪費。
糧食類作物一直是農業生產的重點環節,其產品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等。栽培糧食作物不僅為人類提供食糧和某些副食品,以維持生命的需要,并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料,為畜牧業提供精飼料和大部分粗飼料,故糧食生產是多數國家農業的基礎。通常,糧食作物也是農作物中的主導作物,世界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5%,其中小麥、稻谷和玉米約占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0%。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國,糧食作物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8%(1987年),糧食總產量居世界前列。針對于如何改善復混肥料的配方,以便于更好的滿足如今各類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一直是各地農業化肥領域研究人員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提糧食類作物產量的三元復混肥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三元復混肥料,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0%~49%,其中氮的含量為23%~28%,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6%~14%,氧化鉀的含量為6%~16%。
????優選的,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0%,其中氮的含量為28%,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6%,氧化鉀的含量為6%。
????優選的,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5%,其中氮的含量為25%,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2%,氧化鉀的含量為8%。
????優選的,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5%,其中氮的含量為25%,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4%,氧化鉀的含量為6%。
????優選的,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9%,其中氮的含量為23%,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0%,氧化鉀的含量為16%。????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配制的三元復混肥料,適用于小麥、稻谷和玉米等糧食類作物的施用;氮肥是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磷肥是促進農作物的籽粒飽滿;鉀肥是促進農作物秸稈粗壯,抗病蟲害、抗倒伏的,解決“花而不實”的問題;相較于現有的普通肥料,在針對糧食類作物施肥時,所需本發明肥料的使用量可減少10%,糧食類作物產量提高20%;其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益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一種三元復混肥料,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0%~49%,其中氮的含量為23%~28%,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6%~14%,氧化鉀的含量為6%~16%。
以下為優選的幾組實施例:
實施例1:
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0%,其中氮的含量為28%,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6%,氧化鉀的含量為6%。
針對普通肥料與本發明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2:
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5%,其中氮的含量為25%,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2%,氧化鉀的含量為8%。
針對普通肥料與本發明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實施例3:
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5%,其中氮的含量為25%,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4%,氧化鉀的含量為6%。
針對普通肥料與本發明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實施例4:
該三元復混肥料的總有效養分含量為49%,其中氮的含量為23%,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0%,氧化鉀的含量為16%。??
針對普通肥料與本發明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興隆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興隆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2912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