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建筑廢料鋪設人行路面的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425603.6 | 申請日: | 2014-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48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曾德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容德建筑勞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5/00 | 分類號: | E01C1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譚新民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建筑 廢料 鋪設 行路 工藝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法,具體涉及的是利用建筑廢料鋪設人行路面的工藝。
背景技術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的渣土、廢舊混凝土、廢舊磚石及其他廢棄物的統稱。
建筑垃圾按產生源分類,建筑垃圾可分為工程渣土、裝修垃圾、拆遷垃圾、工程泥漿等;按組成成分分類,建筑垃圾中可分為渣土、混凝土塊、碎石塊、磚瓦碎塊、廢砂漿、泥漿、瀝青塊、廢塑料、廢金屬、廢竹木等。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筑業也同時快速發展,相伴而產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1/3以上。
截至2011年,中國城市固體生活垃圾存量已達70億噸,可推算建筑垃圾總量為21億至28億噸,每年新產生建筑垃圾超過3億噸。如采取簡單的堆放方式處理,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處理都將占1.5億至2億平方米用地。中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時期,每年不可避免地產生數億噸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時處理和利用,必將給社會、環境和資源帶來不利影響。
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以500~600噸/萬平方米的標準推算,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新產生的建筑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然而,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而且現有人行路面施工完成后,如果遇到連續下雨或暴雨天氣時,雨水無法快速滲漏,進而堆積到面磚下層,導致排水效果不好。并且由于長期雨水浸泡,容易導致面磚下層各處的沉陷度不一樣,進而導致面磚凹凸不平,進而導致行人在行走時十分不便。
而且由于雨水堆積在面磚下層,并且由于面磚下層各處的沉陷度不一導致的面磚表面凹凸不平行,容易造成行走時積水噴濺到行人腿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建筑垃圾處理和利用不及時帶來不利影響的問題,提供一種有效利用率高、回收處理及時、且處理成本低的利用建筑廢料鋪設人行路面的工藝。
為解決上述缺點,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利用建筑廢料鋪設人行路面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篩分、挑選處理:利用篩分設備將細度模數小于3.7的沙粒從建筑廢料中篩分出來;將建筑廢料中的金屬、木塊和塑料挑選出來;
(2)破碎處理:將步驟(2)中挑選后剩余的建筑廢料放入建筑垃圾破碎機中,并將其粉碎成10cm~20cm大小的顆粒,然后再經過步驟(1)處理;
(3)夯實人行路面地基,用不大于3cm大小的顆粒鋪設在地基上作為基底層,再用10cm~20cm大小的顆粒鋪設在基底層上作為基中層,在基中層鋪設完成之后,在基中層上鋪設一層以上的土工布,并將土工布的端部固定到人行路面的邊緣處;
(4)土工布鋪設完成后,再在土工布上鋪設一層10cm~20cm厚的細砂,細沙鋪設完成之后,再用混泥土在細砂上部鋪設面磚。
且本發明采用分段式方法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不僅能最大化地篩選出建筑垃圾中的鐵制品、塑料制品以及木制品,而且能最大化地對大粒徑的物料進行充分破碎,節省破碎時間。
同時,本發明采用上層細砂、基底層小顆粒、基中層大顆粒的鋪設方式,有效提高積水的滲漏速度;上層細砂和基中層大顆粒之間土工布的鋪設,有效避免細砂隨著雨水流到基中層大顆粒中,保證積水的滲漏效果。
同時,該土工布的鋪設,不僅僅有效對細砂和基中層大顆粒之間進行隔離進而保證滲漏效果,而且還能在基底層小顆粒有部分沉陷時對基中層大顆粒進行加固,有效降低沉陷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降低基中層大顆粒與地基之間接觸面的空隙較大,導致塊狀碎石地基之間接觸的部位處地基承受的壓強較大,因而容易造成經常行走部位的區域沉陷程度較大的情況。本發明在所述地基與基中層大顆粒之間還鋪設有一層不大于3cm的基底層小顆粒,該鋪設的碎石子厚度為5~10cm,基中層的厚度不小于15cm。
當連續下雨或下暴雨時,雨水滲入面磚下層,堆積到細砂與基底層小顆粒和基中層大顆粒之間的空隙處,當地基不能完全接收滲入的水時,會對路面造成影響,因而,在人行路面的路邊設置有與塊狀碎石處連通的引水管。由于引水管的設置,有效排出堆積在塊狀碎石中的積水,在不影響該人行路面處的生態的同時,有效保證了積水的排出,效果十分顯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容德建筑勞務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市容德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256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肺結核的混合中藥
- 下一篇:包含預潤濕結構的鈉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