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點式催化生物質氣化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23807.6 | 申請日: | 2014-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52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陸福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陸福明 |
| 主分類號: | C10J3/20 | 分類號: | C10J3/20;C10J3/72;C10J3/84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點 催化 生物 氣化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生物質氣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快速產氣、產氣量大、節約燃料的多點式催化生物質氣化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能源消耗在世界居于首位,CO2排放量僅次于美國排在第二,預計在2015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此外預計到2020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將達到2.5億噸,天然氣1500億立方米,將超過我國能源消耗的50%,我國對進口能源的過度依賴直接威脅到了我國的能源安全。隨著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長,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將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了我國部分地區霧霾空氣和重金屬污染頻頻發生,再加上常規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量的日益減少,開發潔凈的可再生能源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其中,生物質能源是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清潔新能源之一,以其環境友好型、可再生性、含硫量低等特點優于化石能源,在世界上,生物質能源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而我國又是生物質生產大國,生物質原料分布廣泛,可開發的生物質能源約合12億噸標煤,超全國年煤炭總消耗的1/3,同時,生物質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燃燒或氣化時SO2、NOX等污染物排放量少,CO2可循環利用,是地球上唯一能夠儲存和運輸的清潔能源,是用來替代化石能源的最好選擇。
生物質能要真正成為礦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其關鍵是要將能量密度低的低品位的生物質能轉變成高品位能源。如何有效地將低品位的生物質能轉換為潔凈、高效的高品位能源,是該領域目前的主要研究課題。當前,生物質能轉化技術主要包括生物質氣化、液化、固化以及直接燃燒技術,其中,生物質能氣化技術是生物質能轉換的重要手段。生物質氣化是指生物質原料(薪柴、鋸末、麥秸、稻草等)壓制成型或經簡單的破碎加工處理后,在欠氧條件下,送入氣化機中進行氣化裂解,得到可燃氣體并進行凈化處理而獲得產品氣的過程。其原理是在一定的熱力學條件下,借助于部分空氣或氧氣、水蒸氣的作用,使生物質的高聚物發生熱解、氧化、還原、重整反應,熱解伴生的焦油進一步熱裂化或催化裂化為小分子碳氫化合物,獲得含CO、H2、CH4的混合氣體。由于生物質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惰性灰等組成,含氧量和揮發分高,焦炭的活化性強,因此,生物質與煤炭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適合氣化。此外,生物質能源的成本較低,大大節省了燃料成本,因此,生物質氣化機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各個不同的領域內,給人們提供了便利。然而,現有的生物質氣化機仍然存在著以下缺點:1、氣化機的催化效率低,產氣速度慢,增加了裂解對燃氣的消耗,嚴重制約了大型生物質氣化機的發展;2、燃料倉內的原料堆積密度過低,造成產氣不均勻,產氣量較低,降低了生物質原料的利用率;3、氣化過程中焦油含量高,降低了可燃氣體的能量,燃燒后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對燃氣利用設備損害嚴重,增加了設備的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多點式催化生物質氣化機,大大提高了生物質氣化機的產氣速度和產氣量,節省了生物質燃料,通過快速降溫使焦油、灰塵更容易沉降收集,有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多點式催化生物質氣化機,包括燃料倉、設置在燃料倉側面的加料口、設置在燃料倉下部的混合氣倉、設置在燃料倉與混合氣倉之間的自動出渣機,其特征在于:燃料倉頂部設置有壓料系統,加料口下方設置有對流煙囪,對流煙囪上設置有真空蝶閥,燃料倉內壁設置有內保溫層,燃料倉中部設置有內降溫氣倉,燃料倉兩側設置有外降溫氣倉,燃料倉底部中間設置有梯形燃燒室,燃燒室四周設置有塔式均氧分配盤,塔式均氧分配盤通過輸送管與燃燒室連接,塔式氧氣分配盤底部與進風管道連接,進風管道上方設置有點火孔,點火孔上方設置有觀火孔,內降溫氣倉底部與混合氣倉頂部連通,混合氣倉上部側面設置有出氣口,出氣口下方設置有排木醋酸口,排木醋酸口下方設置有水層,混合氣倉底部中間設置有排污孔,排污孔兩側設置有排焦油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陸福明,未經陸福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238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