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20336.3 | 申請日: | 2014-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20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益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K9/08;A61P1/0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羅民健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口腔潰瘍 口服液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領域用到的藥物,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孝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中醫理論認為口腔潰瘍是由陰虛火旺,熱毒燔灼,內夾濕熱,上蒸于口以及情志不遂而損及心脾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愈口腔潰瘍應該由其本質入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口腔潰瘍的藥物,使用本發明的口服液之后,能有效的治愈口腔潰瘍,縮短口腔潰瘍的自愈時間,減小患者的病痛。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口腔潰瘍的口服液,由組分A、組分B和組分C制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組分A由11-13份生地、10-12份麥冬、7-9份連翹、8-9份梔子和5-7份黃芩制成,所述組分B由5-7份薄荷、4-6份甘草、3-5份竹葉、2-4份大黃和3-5份大青葉制成,所述組分C由3-5份藿香、4-6份佩蘭、3-5份白芷、50-55份葡萄汁和10-12份蜂蜜制成。
所述組分A中還含有5-7份鮮蒲公英和7-8份茄子根;組分B中還含有8-9份絲瓜藤。
上述治療口腔潰瘍的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上述的要求分別稱取組分A、組分B和組分C的各藥材,備用;
2)將組分A的各藥材放入煎藥容器內,并向其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進行煎熬,煎熬時,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為原水位的10-15%,然后,撈出其中的藥渣,得到藥液A,備用;
3)將組分B中除酒精外的各藥材放入煎藥容器內,并向其中加入藥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進行煎熬,煎熬時,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為原水位的10-15%,然后,撈出其中的藥渣,得到藥液B,備用;
4)將組分C中的藿香、佩蘭和白芷烘干后制成細度不超過20目的粉末C;
5)將粉末C送入煎藥容器內,然后將葡萄汁、藥液A和藥液B分別加入到其中進行煎熬,煎熬時,先采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液位濃縮至原液位的30-40%,冷卻后濾掉其中的藥物殘渣,然后將稱量好的蜂蜜加入到其中與其調和即制得產品。
本發明所用的藥材的藥性如下:
生地: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之功效;
麥冬:為百合科植物沿階草的塊根,微甘、味苦,性寒。入肺、胃、心經。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連翹:味苦,性微寒,清熱解毒的中藥,主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心煩,咽喉腫痛,斑疹,丹毒,瘰疬,癰瘡腫毒,急性腎炎,熱淋等癥;
梔子: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等癥;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以根入藥,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肝經。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疏風、散熱、辟穢、解毒、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溫病初起、風疹瘙癢、肝郁氣滯、胸悶脅痛;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是中醫一味傳統的清熱解毒藥,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可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等;
大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的根狀莖,味苦性寒,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
大青葉:味苦,性寒,入肝、心、胃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治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黃疸,痢疾,喉痹,口瘡,癰疽腫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203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