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花式紗及其紡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18216.X | 申請日: | 2014-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643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汪軍;張玉澤;閆進祥;傅婷;虞叔良;龔以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2G3/34 | 分類號: | D02G3/34;D02G3/04;D01H4/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呂伴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花式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紗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花式紗及其紡制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一種單纖維流自進入轉杯至并合凝聚之前的路徑上且在一定長度上連續施加外力的方法紡制紗線線密度呈縱向變化的轉杯紡花式紗。?
背景技術
轉杯紡屬于自由端紡紗領域,具有紡紗速度高、卷裝容量大、適紡性較好和能夠兼紡優低原料的特點,已成為新型紡紗技術中技術最成熟、應用面最廣、經濟性較高的紡紗形式。?
轉杯紡最初只使用低成本的原料,例如紡織廠的下腳料或可再利用的紡織材料等。20世紀70年代中期,轉杯紡只應用于紡棉產品,且主要是以紡97.2tex(6S)、83.3tex(7S)純棉紗為主,因此當時業界普遍認為轉杯紡只適合粗特純棉紗。但隨著轉杯紡技術的進步,轉杯紡的適紡范圍也在逐漸增加。如今,轉杯紡不僅可以用于高檔針織紗的生產,還可應用于低捻紗、竹節紗、S捻紗、包芯紗諸多花式紗。?
利用轉杯紡生產竹節紗等花式紗品種具有多種方法,基本上可有以下幾種方案:(1)改變喂給羅拉速度;(2)改變引紗羅拉速度;(3)同時改變喂給羅拉和引紗羅拉速度;(4)在輸纖通道或分梳輥的適當位置添置附加喂入纖維機構;(5)在轉杯內設置阻尼點;(6)轉杯內刻槽;(7)假捻盤的改造。?
利用改變喂給羅拉速度或引紗羅拉速度的方法,最短可以紡制一個轉杯周長長度粗節的花式紗,且粗節的長度和直徑受轉杯直徑和電機性能的影響較大;在轉杯內設置阻尼點的方法是在轉杯內纖維凝聚槽內設置1個或幾個阻尼點來紡制花式紗,采用此方法雖然可以紡制出粗細節較短的花式紗,但纖維凝聚槽特別是阻尼點兩邊易積灰,使花式紗的粗細節不穩定;轉杯內刻槽的方法是在纖維滑移面上人工地加工出溝槽,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長度,但這種方法同樣會使溝槽內產生積灰,影響花式紗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花式紗及其紡制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利用一種單纖維流自進入轉杯至并合凝聚之前的路徑上且在一定長度上連續施加外力的方法紡制紗線線密度呈縱向變化的轉杯紡花式紗。?
本發明的一種花式紗為超仿棉/粘膠混紡紗,包括基紗和第一粗節,所述花式紗1縱向線密度在一個轉杯周長的片段內規律變化,其中一半轉杯周長上出現至少1段第一粗節,另一?半轉杯周長內出現1段與所述第一粗節相比長度與直徑都小的第二粗節,所述第一粗節和第二粗節比所述基紗紗體蓬松且捻度小;所述基紗的細度為25~120tex,第一粗節與第二粗節之間的距離最小為5mm,最大為1/2轉杯周長;所述一半圓周內兩段第一粗節之間基紗的長度隨兩條窄縫之間的距離變化,范圍在3mm~85mm;所述第一粗節的長度為10~20mm,最大直徑為0.35~0.6mm;所述第二粗節的長度為10~12mm,最大直徑為0.15~0.3mm。?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以上所述花式紗的紡制方法,包括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種花式紗的紡制方法,所述花式紗的紡制方法為轉杯紡,轉杯紡的單纖維流自進入轉杯至合并凝聚之前的路徑上且在一定長度上連續施加外力,所述外力的方向與轉杯軸的軸心線成0~15°夾角,所述轉杯包括杯體和杯軸,杯體由杯底和杯沿構成,杯沿與杯底相交形成凝聚槽,所述一定長度上連續施加外力是指所述杯底底面均分2半,其中一半上設置至少1組窄縫,每組窄縫有2-3條窄縫,在另一半杯底所對應的纖維滑移面上刻有1個凹陷于所述纖維滑移面的溝槽,所述窄縫處施以正壓或或負壓的外加氣流。?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種花式紗的紡制方法,所述窄縫貫通所述杯底,所述窄縫靠近杯底中心的一端距杯底中心的距離為5~15mm,所述窄縫靠近凝聚槽一端距凝聚槽底圓弧中點5~12mm;所述溝槽沿轉杯圓周方向,與所述纖維滑移面頂端邊線的夾角為0~300。?
如上所述的一種花式紗的紡制方法,所述施加外力的方式是指所述外加氣流的壓力正壓為1000~4000Pa或負壓為-1000~-4000Pa。當外加氣流的壓力較大時,會使較多的纖維通過窄縫進入轉杯腔體內,造成纖維的損失;當外加氣流的壓力較小時,會影響纖維在窄縫中的積聚效果,使產生的粗節效果不明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1821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鈑金無損折彎裝置
- 下一篇:喇叭廢料切除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