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人眼屈光度旋轉楔形鏡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12822.0 | 申請日: | 2014-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164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閻潔;郭智勇;陳友華;趙俊奇;杜曉軍;郭雁文;張素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中北新緣科技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B3/103 | 分類號: | A61B3/103 |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鎖 |
| 地址: | 030051 山西省太***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屈光度 旋轉 楔形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全自動電腦驗光儀,具體涉及一種人眼屈光度旋轉楔形鏡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全自動電腦驗光儀在測量人眼時,通常采用隨動云霧圖導引對焦方式,讓被測眼球的視軸與儀器圓環視標光學系統的光軸同軸,以實現屈光度精確測量;但由于瞳孔的閃爍以及眼球的輕微轉動,會引起視軸儀器圓環視標光學系統的光軸偏離,從而對測量的精度造成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測量人眼時,由于瞳孔的閃爍以及眼球的輕微轉動,會引起視軸儀器圓環視標光學系統的光軸偏離,從而對測量的精度造成影響,而提出了一種人眼屈光度測量準確性和穩定性好的人眼屈光度旋轉楔形鏡測量裝置。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人眼屈光度旋轉楔形鏡測量裝置,它包括物鏡裝置、監視析光鏡裝置、云霧析光鏡裝置、旋轉楔形鏡裝置、小孔棱鏡裝置和底板,
所述的物鏡裝置包括物鏡固定座、物鏡鏡筒、物鏡和絲圈,其中,所述物鏡固定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物鏡鏡筒一端固定在所述物鏡固定座中心內,所述物鏡設置在所述物鏡鏡筒內部通過絲圈將其固定;
所述監視析光鏡裝置包括監視析光鏡座和監視析光鏡,其中,所述監視析光鏡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監視析光鏡傾斜45度固定在所述監視析光鏡座內部,其中監視析光鏡位于所述物鏡的水平投射范圍內;
所述云霧析光鏡裝置包括云霧析光鏡座和云霧析光鏡,其中,所述云霧析光鏡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位于監視析光鏡座的正上方,所述云霧析光鏡傾斜45度固定在所述云霧析光鏡座內,其中云霧析光鏡與監視析光鏡的鏡面平行;
所述小孔棱鏡裝置包括小孔棱鏡座、小孔棱鏡、轉接小透鏡座和轉接小透鏡,其中,所述小孔棱鏡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轉接小透鏡座固定在小孔棱鏡座上,小孔棱鏡固定在轉接小透鏡座和小孔棱鏡座圍成的直角區域內且與云霧析光鏡的鏡面平行,其中小孔棱鏡的透射中心孔與轉接小透鏡座的透射中心相通,轉接小透鏡設置在轉接小透鏡座上端位于轉接小透鏡座的透射中心上方;
所述旋轉楔形鏡裝置包括旋轉楔形鏡支座、電機、旋轉輪、旋轉軸承、皮帶、楔形鏡鏡筒和楔形鏡,其中,所述旋轉楔形鏡支座固定在轉接小透鏡座上,電機固定在旋轉楔形鏡支座上,電機的輸出軸端通過旋轉楔形鏡支座后與旋轉輪連接,旋轉軸承固定在旋轉楔形鏡支座上,楔形鏡鏡筒一端與旋轉軸承連接,旋轉輪與楔形鏡鏡筒通過皮帶傳動,楔形鏡固定在楔形鏡鏡筒的中心空腔的下端,所述楔形鏡中心與轉接小透鏡中心位于同一軸線。
進一步地,所述的楔形鏡在楔形鏡鏡筒內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4-8度,其傾斜方向與云霧析光鏡傾斜方向一致。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①本發明在進行人眼屈光度檢測時,通過電機帶動圓楔形鏡旋轉,圓環視標光通過后發生偏折,偏折光束的軌跡為一個圓,可以將光束轉向到楔形鏡指定偏轉角2倍的圓錐角度范圍內,從而可以填滿跡線圓內的范圍,形成了一個圓錐面,解決了因瞳孔的閃爍以及眼球的輕微轉動所造成的視軸與圓環視標系統光軸的偏離問題,增強了被測人眼視軸與全自動電腦驗光儀系統光軸的同軸性;②本發明通過楔形鏡旋轉,提高了眼底散射圖像的均勻性;③本發明結構簡單,在不改變原有裝置其它結構的前提下,通過增加旋轉楔形鏡裝置,即可大大提高了人眼屈光度測量準確性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側視圖;
圖2為圖1中沿A-A剖面線的剖視圖;
圖3為物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監視析光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云霧析光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小孔棱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旋轉楔形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沿圖2中B-B剖面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中北新緣科技中心,未經太原中北新緣科技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128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