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臘梅綠枝扦插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412148.6 | 申請日: | 2014-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57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梁德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315192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臘梅 扦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臘梅栽培技術,特別涉及一種臘梅綠枝扦插法。
背景技術
公知的臘梅繁殖方法有三種:播種法、分蔸法和組織培育法。對于播種法,由于優良品種的臘梅一般都不結籽,所以它只適合于劣種臘梅,若要換成良種,還需通過嫁接操作;對于分蔸法,由于臘梅的根莖的分蘗枝數量十分有限,而且越是優良的品種,這種分蘗枝越少,所以繁殖速度很慢;第三種方法的缺點是對儀器設備及技術的要求高,繁殖的幼苗到達開花需要4~5年的時間。所以若能通過扦插繁殖,將大幅度提高良種臘梅的繁殖速度。然而由于臘梅扦插很難生根,所以常規的扦插技術并不適用于臘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臘梅綠枝扦插法,以大幅度提高臘梅的繁殖速度。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于每年的6~8月,將花店插花專用花泥切成2.5cm×2.5cm×6cm的方塊或直徑2.5cm、長度6cm的圓柱,再將當年生直徑0.8cm~1.2cm的臘梅枝條截成長度為20cm~25cm的段,保留每段靠近上端的3片葉,去掉其余葉片,將枝段的下端自長方體花泥的正方形面中心處沿中心線插入,或自圓柱花泥的圓面的中心處沿中心線插入,插入深度為5cm~5.5cm,然后將臘梅扦插枝的下段置于水深2cm~3cm的水槽中,待花泥浸飽水之后,將扦插枝上帶花泥的部分以豎直方向埋入濕潤的、粒度小于2mm的河沙中,埋置深度為8cm~10cm,保持河沙的濕潤,經50~60天后即刨開河沙,取出扦插枝,連同扦插枝下段的花泥進行移栽。
采用上述方案可收到如下顯著效果:
1.由于臘梅扦插枝在扦插基質中即使對其保證了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無腐生菌環境,也需30天以上才會生根,而常規的扦插法卻無法做到在這樣長的時間內對扦插枝下端傷口既能有效屏蔽(防止腐生細菌的腐蝕),又能確保其透水、透氣性。即使對扦插枝下端傷口在扦插前作消毒處理,也難以將消毒效果維持這樣長的時間。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們在屢次扦插失敗后,總結出臘梅不宜通過扦插繁殖的錯誤結論。然而采用本方案后,由于花泥是一種高分子開孔型泡沫體,它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不但自身不腐爛,而且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透水、透氣和細微過濾效果,而且這種效果經久不衰,這正好為生根極為緩慢的臘梅扦插枝的傷口愈合和生根創造了一個穩定的良好外部環境。所以采用本方案,不僅無須對扦插枝作預消毒處理,也無須生根劑浸泡,甚至無須遮陽、噴霧,從而大大減少管理工作量。
2.本方案的花泥相關形狀、尺寸,既兼顧了花泥的透氣,透水和微細過濾效果,又能確保扦插枝的新根能順利穿出花泥。
3.扦插枝的新根與扦插枝之間的結合部位被稱作根頸,是其根系最薄弱的部位,所以在扦插苗的起苗、運輸和移栽過程中,這處最容易斷裂,而本方案正好對這個薄弱環節起到最好的保護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于每年的6~8月,將花店插花專用花泥切成2.5cm×2.5cm×6cm的方塊或直徑2.5cm、長度6cm的圓柱,再將當年生直徑0.8cm~1.2cm的臘梅枝條截成長度為25cm的段,保留每段靠近上端的3片葉,去掉其余葉片,將枝段的下端自長方體花泥的正方形面中心處沿中心線插入,或自圓柱花泥的圓面的中心處沿中心線插入,插入深度為5.5cm,然后將臘梅扦插枝的下段置于水深3cm的水槽中,待花泥浸飽水之后,將扦插枝上帶花泥的部分以豎直方向埋入濕潤的、粒度小于2mm的河沙中,埋置深度為10cm,保持河沙的濕潤,經60天后即刨開河沙,取出扦插枝,連同扦插枝下段的花泥進行移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1214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