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單點錨泊系統的深水網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09666.2 | 申請日: | 2014-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863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郭根喜;胡昱;陶啟友;黃小華;王紹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國華 |
| 地址: | 5103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單點 錨泊 系統 深水 網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水網箱養殖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單點錨泊系統的深水網箱。
背景技術
1998年我國首次從挪威引進的深水網箱其錨泊系統是多點陣列懸掛式錨泊系統;2000年,我國對多點陣列懸掛式錨泊系統進行改良,實現直系式多點陣列錨泊,但本質上仍然屬多點陣列錨泊系統,一直沿用至2006年;2006年在直系式多點陣列錨泊系統的實踐中,對組合式網箱進行拆分,形成現在的單箱直系式多點錨泊系統,沿用至今。
錨泊系統是深水網箱生存的根基。二次技術改良不僅比原設計在施工工藝上更簡捷,抗臺風能力也提升了2個等級,從12級提高到14級,取得了明顯技術進步和經濟效益。但在工程實踐中,無論是多箱直系式多點陣列錨泊還是單箱直系式多點錨泊系統,施工技術對錨位和錨距以及錨向都要求較高,在沒有高精度DGPS預定位協助下,海上作業12錨點或6錨點難以準確定位安裝。錨點的偏差造成的網箱框架受力應力過于集中,出現系點過載,框架系點坍塌或折斷,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超強臺風,甚至在海流超過1米/秒的海況也會發生。
以C60型網箱為例,4箱組合直系式多點陣列錨泊通常使用8-12錨點,以單錨質量500公斤計,總質量為4000-6000公斤。單箱直系式多點錨泊系統通常使用6錨點,以單錨質量500公斤計,錨總質量為3000公斤。在實踐中知,其實發揮作用的只有正向錨,即迎風一面的錨。從布局上看,無論4箱組合式4箱組合直系式多點陣列錨泊或單箱直系式多點錨泊系統,正向錨只有2-3個。這種設計源于風向的不確定性,網箱不能有效隨風機動。因此,這種設計是被動式抵御臺風,以不變應萬變的安全推定原則以增加基礎成本投入為前提。事實上“天有不測之風云”,不可預見的臺風等級刷新歷史,工程設計安全等級往往被打破,這在近年的17級臺風多發得到證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單點錨泊系統的深水網箱,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深水網箱在環境載荷、錨泊線水動力、錨泊系統與系泊浮體(即浮管框架)之間的動力響應不能滿足惡劣海況的問題。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單點錨泊系統的深水網箱,包括浮管框架、網衣和錨泊系統,所述浮管框架漂浮在海平面上,所述網衣的頂部連接浮管框架、底部系掛有網衣重砣,以形成用于海水養殖的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泊系統包括錨、錨繩和錨繩重砣;所述浮管框架設有一個系箱點,所述錨沉入海床,所述錨繩的下端連接錨、上端連接所述系箱點,所述錨繩重砣系掛在所述錨繩上,并且所述錨繩位于錨繩重砣的系掛點與錨繩的上端之間的繩長接近錨所在位置的最低潮位水深。
本發明的優選方式,所述錨繩的繩長使得錨繩在繃緊狀態下與海平面形成17~25°的夾角。
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的錨泊系統還包括浮子和浮子纜繩;所述錨繩的上端通過該浮子和浮子纜繩連接所述系箱點,即:所述錨繩的上端和浮子纜繩的一端分別連接所述浮子,所述浮子纜繩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系箱點,所述浮子漂浮在海平面上。
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的浮管框架包括由三根主浮管連接組成的類三角形浮管外框、三根中心區浮管和三根加強筋浮管,所述三根中心區浮管分別連接在相鄰兩根主浮管之間,以使得所述三根中心區浮管與浮管框架圍成正六邊形中心區和環繞該正六邊形中心區布置的三個類三角形側邊區,所述三根加強筋浮管分別位于所述三個類三角形側邊區中并連接在相應的中心區浮管與浮管框架頂點部之間,所述網衣的頂部邊沿以內切圓的方式連接在該浮管框架的正六邊形中心區內,所述系箱點設置在類三角形浮管外框的任意一個頂點部位處。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的深水網箱還包括三根網衣纜繩和三根平衡纜繩,三根網衣纜繩的上端分別連接在所述類三角形浮管外框的三個頂點部、下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網衣的底部邊沿,并且,每一根所述網衣纜繩上均系掛有平衡重砣,三根平衡纜繩的上端分別連接所述三根中心區浮管、下端分別連接所述三個平衡重砣在網衣纜繩上的系掛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0966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