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能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07854.1 | 申請日: | 2014-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716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犁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犁 |
| 主分類號: | F41F1/00 | 分類號: | F41F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38 陜西省西安市灞***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能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炮,非火藥爆炸發射炮彈的炮--聚能炮。
聚能炮,是以非線性變矩彈射器為核心技術的新型炮。使用電能,由電機驅動、光-電信息傳導,具有儲能系統和自動控制功能的聚能發射炮。
炮的現有同類技術狀況與背景:
火炮:目前世界上的大炮基本都是以火藥爆炸驅動炮彈的線膛炮和滑膛炮,炮彈以火藥作為藥包,在炮膛里擊發底火點燃炮彈藥包爆炸后,將炮彈推出炮膛和炮筒而發射的。炮彈發射時,震耳欲聾,火光陣陣,且炮身的后坐力巨大,重型加農榴彈炮的射程也僅有30公里左右。許多種炮彈的大部分重量是炮彈藥包筒,而彈頭里才是炸藥,是戰斗的有效部分。有效彈頭體積重量相對較小。
火炮已經形成了眾多的系列型號,但是原理是一樣的。特點與功能各有不同,但是缺陷也是明顯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炮膛里,爆炸與火光都消耗能量,污染環境,炮兵是重體力勞動。炮膛與炮身發熱都是不利因素,這些都是火炮的必然現象和缺陷。
現代火炮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最早的炮,即石弩,發明于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最早的火炮也是中國發明的,即1100年前宋代的火統。
現代戰爭的主要炮種是加農榴彈炮。加農炮是一種身管較長、彈道平直低伸的野戰炮,它最早于14世紀出現并應用于戰爭中。16世界時,人們把這種身管較長的炮稱之為加農炮。18世紀,歐洲的加農炮身長一般為口徑的22~26倍。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具有加農炮彈道特性的專用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口徑在105~180毫米之間的加農炮得到迅速發展。初速達880米/秒,最大射程達30千米。
50年代,加農炮發展到炮身為口徑的40~61倍,初速達950米/秒,最大射程達35千米。60年代,一些新型加農炮最大射程達35千米。60年代以后,加農炮不再受到各重視,只有蘇聯研制出幾各新型號,但性能沒有太大發展和提高。70年代,有些國家新型研制的榴彈炮也具有了彈道低伸的性質,并用來更換原裝備的加農炮。如美國為了減少火焰民口徑系列,將60年代裝備的M107式175毫米加農炮全部改裝成203毫米自行加榴炮。
加農炮按口徑分:70毫米以下的為小口徑加農炮;76~130-毫米的為中口徑加農炮;130毫米以上為大口徑加農炮。按運動方式可分為:牽引式、自運式、自行式和裝載到坦克、飛機、艦艇上的載運式4種。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艦炮、海岸炮均屬加農炮。加農炮射程較其它類型火炮都遠,特別適合于國際距離攻擊縱深目標、裝甲目標和垂直目標,也可作岸炮對海上的目標轟擊。
加農榴彈炮即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的火炮。用大號裝藥和小射角射擊,其彈道低伸,接近加農炮的性能,可完成加農炮的射擊任務;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射擊時,其彈道彎曲,接近榴彈炮的性能,可完成榴彈炮的射擊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于構有塹壕體系的筑壘地防御戰的發展,交戰各國都需要增加平射火炮和曲射火炮。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要求,一些國家開始研究和制造反加農炮和榴彈炮合為一體的加農榴彈炮。加榴炮最早于1915年在德國進行試驗,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其他國家軍隊中出現。1937年,蘇聯研制成功M1-20式152毫米加榴炮,炮身長為口徑的32.3倍,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17230米,裝藥號數多達13個,戰斗全重7128千克。由于加榴炮具有平射和曲射兩種性能,其戰術適應性明顯優于其他火炮。因此,自從它產生后,受到了各國軍隊的重視,成為炮兵部隊的重要裝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犁,未經李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078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