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棕櫚起酥油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06738.8 | 申請日: | 2014-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544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寒剛;陸健;黃昭先;惠菊;張君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D9/02 | 分類號: | A23D9/02;A23D9/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楊國強;張淑珍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棕櫚 酥油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制備非棕櫚起酥油類油脂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步驟:
步驟(1):選擇在30℃下呈流動狀的油脂組分,所述油脂組分為除 棕櫚油和棕櫚仁油以外的油脂組分;
步驟(2):將高芥酸菜籽油、椰子油氫化后,得到氫化高芥酸菜籽油 和氫化椰子油備用;
步驟(3):將所述氫化高芥酸菜籽油和在步驟(1)中選擇的所述油 脂組分混合,利用催化劑進行酯交換,得到酯交換產物;
步驟(4):將所述酯交換產物和所述氫化椰子油進行調配,然后精 煉;或將所述酯交換產物和所述氫化椰子油分別精煉,然后進行調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的所述 油脂組分選自于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紅花油、葵花籽油、棉籽油、 橄欖油、芥花籽油和花生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3)中,所述氫 化高芥酸菜籽油的碘價為0.1~20,所述氫化高芥酸菜籽油和在步驟(1) 中選擇的所述油脂組分的重量比為20:80至60:40;和/或在步驟(4)中, 所述氫化椰子油的碘價為0.1~20,所述氫化椰子油和所述酯交換產物的 重量比為10:90至40:60。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 的所述酯交換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a)將所述氫化高芥酸菜籽油與步驟(1)中選擇的所述油脂組分 混合,得到混合油脂;
(b)向所述混合油脂中加入所述催化劑,使酯交換反應得以進行;
(c)終止所述酯交換反應,從而得到油脂粗產品;
(d)對所述油脂粗產品進行水洗、干燥,然后進行脫色、脫臭,從 而得到所述酯交換產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使用 甲醇鈉作為催化劑,所述酯交換反應在60~120℃的溫度下進行;在步驟 (c)中,通過向反應產物中加入水、磷酸水溶液或檸檬酸水溶液來終止 反應,從而得到所述油脂粗產品。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使用 氫氧化鈉和甘油作為催化劑,所述酯交換反應在90~180℃的溫度下進行; 在步驟(c)中,通過向反應產物中加入水、磷酸水溶液或檸檬酸水溶液 來終止反應,從而得到所述油脂粗產品。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使用 脂肪酶作為催化劑,所述酯交換反應在40~90℃的溫度下進行;在步驟 (c)中,通過過濾去除所述脂肪酶來終止反應,從而得到所述油脂粗產 品。
8.如權利要求5-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劑 的添加量為所述混合油脂的0.1~20wt%。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是源自米根 霉的脂肪酶和/或米根毛霉的脂肪酶;優選地,所述脂肪酶選自于由以下 酶中的一種或多種所組成的組:LipaseD、LipozymeRMIM、LipozymeTL 或者Novozym435。
10.由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制備獲得的非棕櫚起酥油 類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組合物滿足如下參數:10℃固脂 含量為40~80%,20℃固脂含量為20~50%,25℃固脂含量為15~45%, 30℃固脂含量為10~30%,35℃固脂含量為0~15%,40℃固脂含量為 0~15%;所述油脂組合物的熔點為35~55℃;并且所述油脂組合物的反式 脂肪酸含量為2wt%以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0673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桑葉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D90脫鹽乳清粉的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