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仿生固定裝置與其拔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06040.6 | 申請日: | 2014-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6591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6 |
| 發明(設計)人: | 蔡佩宜;黃志杰;溫奕泓;沈欣欣;林溢泓;林得耀;孫瑞升;莊傳勝;陳安利;林敬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86 | 分類號: | A61B17/86;A61B17/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11105 | 代理人: | 陳小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仿生 固定 裝置 與其 拔出 | ||
1.一種仿生固定裝置,包括:
本體,具有一貫穿孔、至少一狹縫及一設置于該本體的內表面的內螺牙;
該貫穿孔貫穿該本體的頂面至底面以形成一頂面開口及一底面開口,該頂面開口的內徑大于該底面開口的內徑;
該狹縫與該底面開口連通,且該狹縫從該本體的底面向上延伸,以使該本體具有一可撓性底部;以及
一外螺牙,設置于該本體的外表面,該外螺牙的螺牙方向與該內螺牙的螺牙方向相反;
其中該本體包括多個孔洞,該些孔洞自該本體的外表面延伸至該貫穿孔,該本體具有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分別位于各該孔洞的兩側,該第二側壁面對該第一側壁,且該第一側壁為一第一參考平面沿著該本體的外表面的一切線方向旋轉一第一角度所形成,該第二側壁為一第二參考平面沿著該切線方向旋轉一第二角度所形成,該第一參考平面與該第二參考平面垂直于該本體的外表面,該第一角度與該第二角度都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該第一角度大于該第二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貫穿孔的底部為一錐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外螺牙在該本體的一縱向剖面上具有第一斜邊與第二斜邊,該第一斜邊與該本體的夾角為一第一外角,該第二斜邊與該本體的夾角為一第二外角,該第一外角小于90度,該第二外角大于90度,且該第一斜邊位于該第二斜邊的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外螺牙為不連續。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外螺牙在該本體的一橫向剖面上具有至少一間隔區。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外螺牙在該間隔區的相對兩側分別具有第三斜邊以及第四斜邊,該第三斜邊與該本體的夾角為一第三外角,該第四斜邊與該本體的夾角為一第四外角,該第三外角與該第四外角都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還包括一內固定結構,該內固定結構固定于該可撓性底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當該內固定結構固定至該可撓性底部時,該可撓性底部產生形變并向外部推擠。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本體包括一容置空間,使一生物體的軟組織容置于該容置空間,并固定于該仿生固定裝置內。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當該仿生固定裝置旋入一生物體時,該生物體的硬組織沿著該些孔洞延伸至該貫穿孔的路徑,集中進入該貫穿孔內。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些孔洞在該本體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一開口,在該本體的內表面形成一第二開口,該第一開口的面積大于該第二開口的面積。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其中該仿生固定裝置的材質為金屬、合金、陶瓷或高分子生醫材料。
13.一種用以將上述權利要求1-12其中之一所述的仿生固定裝置自一生物體中拔出的拔出裝置,其中
該拔出裝置包括:
控制部;以及
旋入部,連接該控制部,其中該旋入部通過該內螺牙旋入該貫穿孔中,使該仿生固定裝置朝相反于該旋入部的旋入方向自該生物體中旋出。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拔出裝置,還包括:
固定部,用以禁止該控制部與該旋入部在旋出該仿生固定裝置的方向上的位移。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拔出裝置,其中該內螺牙的螺紋方向與該外螺牙的螺紋方向相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0604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