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銀的生物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05908.0 | 申請日: | 2014-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5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湯琳;謝霞;周耀渝;曾光明;董浩然;章毅;陳俊;王敬敬;湯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327 | 分類號: | G01N27/327;G01N27/26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43008 | 代理人: | 趙洪 |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生物 傳感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傳感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檢測銀的生物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水和土地是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的根本。但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工農業的飛速發展,大量環境污染物排入環境中,造成了水土環境質量的嚴重下降,從而影響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在排入環境系統中的大量污染物中,重金屬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來源。據統計,2009年以來,我國已經陸續發生了30多起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2011年,國務院通過了《重金屬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這是我國首次針對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五年規劃,這表明重金屬污染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安全問題。重金屬是指比重(即相對密度)超過5g/cm2的金屬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指汞、鎘、鉛、鉻、鋅、鎳、銅及類金屬砷等。盡管有些重金屬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大部分重金屬元素在人體內超過一定濃度時就會引起中毒。重金屬與其他污染物相比,它們無法被微生物降解成無害物質,且一旦進入水體或土壤,可以通過生物富集,累積在生物體內,一方面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和正常發展,例如水體中的Zn、Mn、Cu能抑制月形藻的生長,當它們在魚體內積累時會影響魚的性別和生長。另一方面,重金屬也可以通過食物鏈和生物累積放大,進入人體內,引起各種急性或慢性中毒,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例如水中過量的Pb能夠抑制人體胚胎神經的正常發育,導致骨萎縮和癡呆。
Ag作為一種生產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金屬,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攝影、電池以及半導體行業,此外,微量的Ag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常被用來殺菌消毒,但是如果大量攝入Ag,會導致人體皮膚顏色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血小板減少,支氣管疾病,影響人體的協調性和視力等。目前,已有文獻指出銀離子(Ag+)能夠使含巰基的酶失活,并結合多種代謝產物上的氨基、咪唑基和羧基,有越來越多的信息指出Ag+有著潛在的毒性,它能夠和很多潛在的營養物質,特別是硒(Se)、銅(Cu)、維生素E和維生素B12相互作用,從而影響人體健康。
近些年來,關于Ag+的檢測方法有很多,如電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T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ICP-AES)、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CP-MS)、伏安法、電位測定法和熒光法等等,盡管這些方法具有高靈敏性和選擇性,但是這些方法樣品處理復雜,儀器昂貴或者耗時長,需要專門的操作技術人員,檢測成本高,經濟效益相對較低。
現今,電化學及生物學檢測技術日益發展成熟,這為環境樣品中重金屬離子的快速檢測提供了各種可行的技術手段,如電化學分析法-陽極溶出伏安法(ASV)和重金屬離子的生物學檢測方法(即檢測各種重金屬離子的生物傳感器)等,其中重金屬離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包括免疫檢測技術和DNA檢測技術。運用生物傳感器來檢測環境中的重金屬、病原微生物、有毒有機物時,生物傳感器具有特異性強、檢測靈敏度高、檢測效率高、成本低廉的特點,因此成為了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個研究熱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抗干擾能力強、檢測精度和效率高的用于檢測銀的生物傳感器,此外相應提供一種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制作快速的生物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在此基礎上,還提供一種前述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該應用能夠以低成本、簡化操作、快速響應、高檢測精度及較強抗干擾性等特點實現對銀離子的高效檢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用于檢測銀的生物傳感器,包括一在三電極系統中用作工作電極的玻碳電極,前述玻碳電極的反應端表面修飾有金納米團簇,前述金納米團簇表面修飾有有序介孔碳,前述有序介孔碳表面修飾有納米金層,前述納米金層表面自組裝有6-巰基乙醇修飾的可通過C-Ag-C錯配形成雙鏈的C1探針。
進一步的,前述C1探針為具有SEQ?ID?NO.1前述的核苷酸序列。
前述的生物傳感器中,C1探針可以與任一與之通過C-Ag-C錯配形成雙鏈的探針連接,從而達到檢測環境中銀離子的目的,本申請中優選的探針為C2探針,C2探針可以與C1探針通過C-Ag-C錯配形成雙鏈。進一步的,C2探針為具有SEQ?ID?NO.2前述的核苷酸序列。
進一步的,生物傳感器還包括連接前述C1探針3’端和C2探針5’端的C3探針。進一步的,C3探針為具有SEQ?ID?NO.3前述的核苷酸序列。
作為本發明的同一技術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生物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059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