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402802.5 | 申請日: | 2014-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278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卞永興;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卞永興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7/06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225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尋常 銀屑病 中藥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丘疹鱗屑性皮膚病。銀屑病分為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和關節型四種,相當于中醫學的“松皮癬”“干癬”“風癬”等。目前該病病因尚不明確。臨床以尋常型銀屑病常見,其病理變化是表皮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區域內可見中性白細胞構成的小膿腫;顆粒層明顯減少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寬,可與鄰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頭延呈杵狀,其上方棘層變薄;乳頭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周圍可見淋巴細胞及嗜中性白細胞等浸潤。臨床中運用西醫治療多因副作用大,兒童、老年人及其他特殊群體患者不能耐受致中斷治療。用中醫中藥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副作用相對較小,但療效不確定。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均記載于《中國藥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尋常型銀屑病的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炮姜9份、浮萍8份、生地黃12份、桃仁5份、佛手6份、梅花5份、覆盆子8份。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10年8月~2012年10月間共收集60例能按照要求接受觀察,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標準,臨床分期屬于進行期,中醫分型屬于血瘀型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齡l6~65歲,平均(36.34±13.68)歲。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
2、試驗方法
2.1治療方法
試驗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煎劑,每日3次。療程1個月。
對照組口服紫丹銀屑膠囊(青海晶珠藏藥集團生產),按其說明書服用。療程1個月。
服藥期停用其他藥物,忌食辛辣、魚腥、羊肉等動風之品,戒酒。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4.)
根據皮損部位、范圍、嚴重程度分別對治療前、后進行PRSI評分,以評價療效。
臨床治愈:紅斑、丘疹消退,鱗屑消失,瘙癢等癥狀消失,僅留輕度浸潤和色素改變,PASI下降95%;
顯效:皮損消退70%以上,自覺癥狀基本消失,PASI下降94%~70%;
有效:紅斑變淡,皮膚厚度及浸潤明顯減退,鱗屑減少,瘙癢持續時間縮短,程度減輕,PASI下降30%;
無效:紅斑浸潤無明顯改變,鱗屑減少不明顯,瘙癢程度及持續時間無變化,PASI下降50%。
3.2?治療結果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比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卞永興,未經卞永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0280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發燒的藥物
- 下一篇:蘘荷活性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