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元增強的耐熱鎂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96580.0 | 申請日: | 2014-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46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眭懷明;趙宇宏;王養云;蔡鑫梅;王堃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峰明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23/02 | 分類號: | C22C23/02;C22C1/03;C22C1/06;B22D18/02;C22F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國 |
| 地址: | 22511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元 增強 耐熱 鎂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鎂合金,特別涉及一種多元增強的耐熱鎂合金。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多元增強的耐熱鎂合金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鎂合金因其輕質的特點而備受關注,鎂合金還具有很高的尺寸穩定性、阻尼減震性能、電磁屏蔽性能以及優異的鑄造、切削加工性能和易回收、再生等特點,在汽車、電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國防軍事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Mg-Al-Zn系鎂合金力學性能優良,流動性好,熱裂傾向小,鑄造工藝相對簡單,成本較低,成為鎂合金研究和應用領域的熱點。
然而,Mg-Al-Zn系鎂合金在熔煉過程中極易氧化燃燒,且Mg-Al-Zn系鎂合金繼承了傳統鎂合金的彈性模量小,高溫強度和抗蠕變性能低,耐磨性、耐腐蝕性差等缺點,尤其當其使用溫度超過120℃時,β相(Mg17Al12)軟化而導致鎂合金性能顯著降低,阻礙了鎂合金在結構材料中的進一步應用。目前,已有技術通過加入稀土元素,在鎂合金中形成熱穩定性較高的第二相顆粒,來改善鎂合金的高溫力學性能和抗蠕變性能,但需要較高含量稀土元素,合金成本較高,難以實現廣泛的應用。而單獨加入陶瓷顆粒增強的鎂合金,往往以犧牲鎂合金塑性為代價來獲得強度的提高。
此外,鎂合金內高的夾雜物和氣體含量限制了鎂合金材料潛力的發揮。傳統的熔劑精煉工藝,易產生熔劑夾雜,高溫下易腐蝕設備、污染環境,且熔劑中的氯化鎂能與稀土元素反應,造成昂貴稀土的損耗,削弱了稀土元素除雜凈化,細化晶粒的作用,影響稀土鎂合金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多元增強的耐熱鎂合金,在高溫條件下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多元增強的耐熱鎂合金,所述鎂合金的原料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鎂:1000份;鋁:65~85份;鋅:5~8份;釔:10~30份;錳:1.5~5份;釹:5~15份;鈰:3~8份;鈣:1~4份;鍶:0.4~1份;硅:0.1~0.5份;銀:3~6份;碳化硼:10~40份,且碳化硼顆粒的直徑為1~4μm。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鎂合金的原料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鎂:1000份;鋁:65份;鋅:5份;釔:10份;錳:1.5份;釹:5份;鈰:3份;鈣:1份;鍶:0.4份;硅:0.1份;銀:3份;碳化硼:10份,且碳化硼顆粒的直徑為1μm。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鎂合金的原料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鎂:1000份;鋁:75份;鋅:7份;釔:20份;錳:3份;釹:10份;鈰:5份;鈣:2.5份;鍶:0.7份;硅:0.3份;銀:4份;碳化硼:25份,且碳化硼顆粒的直徑為2.5μm。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鎂合金的原料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鎂:1000份;鋁:?85份;鋅:8份;釔:30份;錳:5份;釹:15份;鈰:8份;鈣:4份;鍶:1份;硅:0.5份;銀:6份;碳化硼:40份,且碳化硼顆粒的直徑為4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峰明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揚州峰明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965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